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348阅读
  • 17回复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智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7-27
— 本帖被 杨久凤 设置为精华(2010-07-31) —
回家之后一直在帮一个认识的小女孩补课。
这个小女孩学习成绩很拔尖,还是班长。不过她和我说她觉得自己读书好累,就拿放假来说,本来是可以轻松一段时间的,但现在她每天早上都要去学画画,下午我要帮她上课,晚上还不让看电视,要做各种题……
对此我也和她妈妈交流过,她妈妈说让她画画是为了培养兴趣特长,让我补课是因为她虽然现在成绩很好,但是难保初三和高中成绩也很好。听了她妈妈这么说,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可能家长有自己的顾虑和打算吧,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负担!

面对这种现象,我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以前看过郑渊洁写的一篇文章,应该可以给这些做父母的看看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离线高黎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7-29
各人有各人的出发点,为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只能不断地去寻求一个平衡点,当然这并不容易。
离线蔡家莲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7-30
遥想当年,我们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甚至连一本参考书都没有,现在的小孩却有家教,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有一摞摞的习题,这是丰腴的物质生活给孩子们创造的学习的良好资源条件,也是加诸他们的重压!
离线欧阳于蓝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7-30
我的一个叔叔也是  想把他家孩子直接放我们家一个月
让我去教育 感化他~~ 
我大学的数学老师教育孩子倒是挺好的
他说“想这些师大 湖大的附属小学 压力太大了 周末还要补课
      将来我孩子找我要童年的乐趣 我怎么回答他啊”
所以他都是让他小孩比较轻松的学习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7-31
虽然是很小的道理,但是寓含这大智慧,只要我们不断的跑,就一定会成功。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7-31
将来我有孩子了,我不打算给他补习这补习那。平时如果有时间,我会多花一些时间陪他去野外。寒暑假期间,我打算让他回乡下老家参加一些劳动,也算是补一补“童年”的回忆。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文娅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7-31
很有深意的提法,也许不光是孩子,做每件事都可以有这种准备
离线洪金华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8-07
顺其自然才是好的。  其实也不是什么,非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可。  让孩子上补习课,培训,就有些过头了。  话说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过了就不好了。
卓越品质,源于坚持
离线汪涛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8-11
引用第5楼杨秀春于2010-07-31 23:47发表的  :
将来我有孩子了,我不打算给他补习这补习那。平时如果有时间,我会多花一些时间陪他去野外。寒暑假期间,我打算让他回乡下老家参加一些劳动,也算是补一补“童年”的回忆。

好想法,我还很想在一个小城市生活,过着“齐家”的小日子,呵呵
离线尚迎芳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8-19
我觉得人生的路很 长,学习也 不是一天两天 的事,孩子应该尽量过一个比较轻松的童年,因为每个人童年都只有一次。而学习以后都还可以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