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主动关上大门的人。
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些人,他们已经形成一套很牢固的价值体系或者说思维理念,对很多事物已经蛮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这种思维已经牢固到他们很难再去接受新的东西,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他们甚至还认为自己是蛮爱学习的一个人,譬如说他们也爱看书,或者说做出很爱看书的样子。
我给你打几个简单的比方好了。
“我基本上不玩微信”。
这种人认为微信是用来玩的,玩物丧志,“我这种对生活品质要求很高的人,才不玩这种烂大街没品质的东西”。我想对他说,微信就是现代社会手机的一个基本功能而已,它已经取代了手机短信功能,甚至大有取代电话功能的趋势。它是用来"用"的,不是用来"玩"的。
“我从来不看韩剧”。
背后语就是,韩剧都是肥皂剧,文化快消品,骗天真少女以及无知主妇们的眼泪的。我这种有文化的人,怎么会看这种玩意呢?
其实笔者本人也很少看韩剧,但那主要是因为我真的没时间坐下来看电视,这不说明我对韩剧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诚然,不会每一部韩剧都能归类为文化精品,但我相信的确有一部分韩剧称得上是很优秀的文艺作品。
再说日本的动漫,同理。譬如伟大的宫崎骏,基本上每部作品都属于精品(代表作《千与千寻》《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幽灵公主》)。文学艺术不会因为它以何种形式来展现,以及出自哪一国度,就能给贴上“文化次品”的标签。
“我从来都…..”“我基本上都…..”当我们怀着某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吐出这样的句子时,要当心,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大门关上了呢?
我还想起一个事。我自费交了3000块钱去上一个“投资经理成长营”的班,来讲课的都是行业里非常优秀的人,有些年纪大一些一看就是老帮菜,有些年纪小一些甚至和我同龄;有些名气很大经常见诸媒体,有些比较籍籍无名百度一下难寻到信息;有些口才很好令听众热血沸腾,有些讲得涩而无味令人昏昏欲睡….
当然同学们的反映也就不一样了。有些老师就被归类为“讲得不好”的那一档了,或者有些同学会说,“他啊,我以前听过他讲的课,去哪里都是讲那点东西”,满是不屑。
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老师个个都讲得棒极了!从每一个老师身上,我都得到了无比巨大的收获。每一节课我都是带着享受的心态来度过的,我觉得真值啊!人家那么多年从业经历积累下来的一些心得,那么无私地奉献分享给我们了,我太感激这每一位老师了!
这就是差别。在我看来,有些同学们自己把他学习的大门关上了。
要怀着包容心、好奇心、敬畏心面对一切人和事,不要在真正了解之前就轻易否定和拒绝任何事物。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要无限制地什么东西都接受。你要形成你的一套过滤甄别标准,但要警惕自己不要被这套标准关上了大门。
你说呢?
内容来自[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