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楼下有一个商铺,面积不过10余平米,围起来装修了几个月,本月终于开业,是个小巧的咖啡馆。2个座位的吧台加一张双人的小方桌,就几乎把空间占满了。
咖啡馆开业两周了,从这几天的观察发现,不论我何时下班,经过咖啡馆时都看到大门紧闭了。
中午散步经过咖啡馆时,忍不住与同事吐槽:这家咖啡馆,竟然比它的服务对象下班还早,我们下班之前人家就下班了(办公楼里的公司大多是5:30或6:00下班),还想不想赚钱了。
饭后好奇,就到咖啡店坐坐,点了杯咖啡跟店员聊天:你们几点开门?几点下班?
店员姐姐告诉我们:早上8点开门,下午5点下班。最近天气太热了,本计划4点钟下班的,但是商场的物业不允许。
又问:为什么不等到办公楼里的人下班后再关门呢?还可以做一些生意。
店员姐姐说:我们已经尝试了一周,下午4点后,一杯咖啡都没卖出去(确切地说,这么多天,下午就卖出去过一杯咖啡);所以无谓一直开着店浪费时间和运营成本。
在这个故事里,作为消费者一方,我们希望自己无论何时都能非常便利、可及地享受到服务,哪怕自己可能其实并没有去实际消费过。通俗点说就是:我可以不买,但你得一直开着,万一我哪天想买了呢?
作为商家一方,反正下午到晚上的时段没有客人光顾,我还不如早早下班休息,还能省点人工工资和运营电费。
作为商场物业一方,当然是希望商家的服务时间更长一些,显得商场热热闹闹的;而不希望店家早早关门,让人觉得此地没有人气,现出萧条之感,从而降低潜在消费者对商场的信心,也影响商铺的身价。
如果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看,都会觉得别人的做法不可思议;而综合来看,又有谁能说哪一方错了呢?
P.S:
在我们跟店员聊天时,有顾客问店员:你们老板是哪里人?
店员A:苏州人。
店员B:乡下人……
P.P.S:
这家咖啡店的名字是:liberal coffee【自由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