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一个朋友聊起带小孩,让我想起自己在深圳的那两年时光。说起带小孩,我要毫不谦虚地说,我确实是有一点水平的。这是通过实践证明了的。
带小孩,我认为经验并不那么重要,我当初带的时候也完全没有经验。重要的是你喜欢小孩,并且发自内心的enjoy和她在一起的过程,并且明白“爱”和“管教”应该齐头并进——在她慢慢长大之后。也就是说,要爱她,但是并不溺爱她。
你真正enjoy和小孩子在一起,你就可以很自然地想到怎样用一些小手段来令他们开心(我可以在很普通的条件下,从很普通的事物中,让小孩子从中发现一些或大或小的乐趣)。这样他们会很喜欢和你在一起,觉得你总是可以给她带来好玩的东西,大概就像魔术师变戏法一样。这是那些只把带小孩当作一项“工作”来完成的人们难以做到的。而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游戏和玩伴。通过这些过程,他会从心里把你当作一个可亲的人。
同时,在他们渐渐长大的时候,你会用一些手段和方式——或引导,或管束,或打屁股——让他们明白一些事情的对和错——其实对错那个道理他不一定明白了,但是你要让他们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这就叫做不溺爱。
你给他带来好玩的“游戏”,他就喜欢你。你对他加以教育和管束,他就害怕你。但是这两者不会矛盾。
有些人对孩子太过溺爱,结果是孩子在他们面前只懂得任性。因为你的溺爱让他渐渐明白,你这个人什么都由着他,这样他对你就没有丝毫的畏惧了,这样你就失去了教育、管束他的机会。有些人对孩子只知道严加管束,但却没有做成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除了害怕他之外,并不存在喜欢他、亲近他的心理,这会导致孩子对他纯粹的畏惧和本能的疏远。他们除非没有别的选择了,否则他们是不愿意被这种人带出去玩的。
我可以做到令孩子对我既怕又喜欢。在深圳时,我和姐姐一家住了将近两年,姐姐的女儿从一岁至三岁期间,是我看着长起来的。一家人她只怕我一个。凡我在家,她必然乖乖地坐着自己给自己喂饭吃,也不敢吵着要看动画片才肯吃饭。凡我不在家,她妈妈一定会开了我的电脑给她放四川方言版的《猫和老鼠》,并且追着她给喂饭吃。凡要做什么可能是“坏事情”的事情时,就算妈妈表示她可以做,她也会一边说“二舅舅骂”,一边怯怯地偷看我的眼神,想做又不敢做的神情,我至今难忘。她是真的怕我。怕归怕,她还是很亲我的,她知道二舅舅是最爱她的人之一。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11-06-10 00: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