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去世引起了全国性的话题讨论,惭愧的是到现在为止还没看过金庸先生的书,只是看过电视剧,但是一时之间有关金庸先生的侠义精神的传递很快就占领了我的视野,看到过一篇最有感受的文章想转载过来,说的是金庸先生的书,书中的精神对一代人的影响。
很不要脸的把文章转过来了,作者是知乎上的haibaraemily,
知乎这么多金庸通,我这种随便看看的其实是没什么资格来评价这么宏大的问题的。但心里觉得难受,感慨系之,还是想说点自己的想法。
私以为,金庸的武侠或许是我们这几代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我们这几代人最好的道德教育。
或许教科书上电视上学校里向我们灌输的那些爱国精神、那些道德规范没有多少孩子真的听进了心里,但金庸的武侠早已为我们塑造了榜样的样子。
郭靖也好、杨过也好、乔峰也好,我们会知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知道“马革裹尸、以身许国”是伟大的。
令狐冲也好、胡一刀也好、韦小宝也好,我们会知道“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知道“义之所至,死生为轻”是了不起的。
当然,我们会长大,会知道世界并不是那么快意恩仇的,我们也不是那么强大,可以纵心所欲策马江湖的,
或许,我们会妥协,会胆怯,会自私,会最终碌碌一生会无所作为。
但最起码,我们心里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值得坚守的,什么是应当尊敬的。
即使自己不敢去做,至少不会嘲笑那些勇敢无畏的人傻。
即使自己不敢去做,至少会在心里默默为那些正直而无私的人鼓掌。
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良知,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操守。
这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我们这几代人心里埋下的种子。
它或许不会发芽,但它守护了我们的内心。
PS:关于转载,
微博用户可直接去 微博@ haibaraemily 的推送转载,
微信盆友圈可直接去公众号haibaraemily_planets的推送(查询历史记录)转载。
编辑于 01:30・禁止转载
金庸先生的书或许从来没有影响过我,看着电视电影上面其他形形色色的侠客电影,又似乎从来没有动容过,因为太过于遥远了,又太不现实。但是我想其实其实那些侠客精神其实是以侠为载体在传递给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可能不看金庸先生的书,但想想看,我所看的书其实也在传递着同样的精神,只是略有不同的是,载体变了,内容变了。就像文中所说,它们在一起向我诉说着,“什么是是非,什么是善恶,什么是良知,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操守。”也在塑造着我的三观,告诉我说不要向恶低头,要向美好的一切微笑,能够在深明大义之余奋力的挣扎着活着,他们是我最好的教育者。
金庸先生的去世引发了无数人的感叹感怀,有人说这世界早已被另一种声音占领,我不清楚另一种声音是什么,是妥协?颓唐?自嘲无力?还是利益至上?但我在如此年轻的年纪听到了这么多的声音在一致对一件事表示赞同,不得不说是是一种莫大的幸运,或许这侠义的精神在复苏,我希望的就是,愿侠义能永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