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帮助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门户
首页
论坛
群组聚合
圈子
交流区
休闲区
群组分类
帖子
日志
用户
版块
群组
帖子
搜索
蓝色天空
水墨江南
黑色旋风
绿之印象
紫色梦幻
素兰基金会
>
QQ月会专栏
>
2018年6月QQ月会记录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628
阅读
0
回复
2018年6月QQ月会记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素社
UID:112
注册时间
2016-08-10
最后登录
2025-02-11
发帖
14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钱
1420
威望
142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6-02
会议主题: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希望获得大家的认同,同时,每个人也有自己最初的梦想和自己的价值观。“被授予示范生、三好学生”、“为祖国为学校作出贡献”是社会对于我们的认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则是谭嗣同对自己的认同。 那么在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呢?本次月会,我们就与家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l 注意事项:
1)发言须紧扣主题
2)为节约时间,请与会同学提前把发言写好
3)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4)会议开始后,请同学们免掉问候,直入主题
5)迟到的同学无需在群里向大家致歉,私聊会议主持人就行
6)主持人会提前将发言顺序通知到大家
7)会议期间请听从主持人的引导,严守会议纪律
8)会议期间字体统一设成:11号、宋体、黑色
9)会议期间回复讨论中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10)会议期间请避免跑偏话题,节约时间
王海:
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
说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这个话题,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罢,我们一直处在这两者的对立环境中。像是小时候父母总在耳边叨念着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体现的就是一种社会认同,大人们眼中优秀的标准,成了环绕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的一道紧箍咒。在成年之后,我们的行为也仍潜移默化的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要好好学习,挂科是绝对不能的,多考级,多考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入学生工作,等等,都是群体价值观对我们个人行为追求的影响。不可否认,这种群体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正面的引导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它也限制了我们的自由。
有一段文字让我记忆深刻,出自乔纳森·布朗的《自我》:“自我完成的需要比社会称赞要更强烈。”就好比,如果你认为你比较内向,不喜欢人太多太嘈杂。现在社会上往往外向的性格更受欢迎,假装外向和能言善道虽然会使别人喜欢你,但每次装完就觉得精疲力竭,内心感觉越来越压抑。有些人继续带着微笑的面具行走;有些人毅然觉然地做回自己,躲在家里闭门谢客。
个人认为,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如果真实的自己被群体排斥,我们也要有坚守本心的勇气,享受一个人的乐趣。
王娟:
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讲一件小事,师兄把我的水杯打碎了,给我发微信问我再给我买一个一样的还是给我钱自己重新买个。我最初知道这消息第一反应是伤心,因为我真的很喜欢那个杯子,然后纠结,我到底要不要让师兄赔一个呢,这杯子有点小贵啊师兄会不会不高兴啊。就为这事,我纠结了一下午怎么回复。然后我就不明白了,我又没做错事,为什么我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一样小心翼翼呢。
然后我发现这样的时刻我有很多,过分在乎别人的态度和感受,那么自己的感受被放在哪呢。这是不是一种自我认同感低的一种表现呢?
我认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统一当然最好不过,比如社会需要某些领域的人才,家人也希望你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你自己也感兴趣,这很完美。不过当出现冲突时,应该要以自己为准,只要不搞违法乱纪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有错吗
王小霞:
各位亲人们晚上好,我是小霞。以下是我的发言:
对于这种话题给我的一向感觉就是很哲学!所以我就大概说说我对于他们的理解吧。
自我认同感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情商高低的主要标尺之一。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而信心和自尊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心理基础。所以通俗的说自我认同感就是自信的体现!而社会认同感是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追求和需要,认同感的缺失则会使人陷入孤独的境地。
总的来说,无论是自我认同感还是社会认同感他们总的表现都需要你的自信!只有自信你才会拥有认同感!这两者不管你选择什么,都需要你自己的信心做保证!(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各位可参考观阅)
谭惠文:
各位素兰的家人们晚上好!
今天的话题是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那先说说我所理解的自我认同吧。我理解的自我认同是自己对于自己做出的事情心里有一杆秤,知道这个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要对得起自己做的事情,就如谭嗣同在生和义之间选择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义。
但同时在实现自我认同的前提下是不违背社会所认同的东西。虽说道德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法律标准,但是它还是存在于人心里的一条底线。
感觉只有在满足了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谈自我认同才会有意义。
田鑫:
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我是个尤其关注自我的人,所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之间更在意前者。
社会认同也只是外在的价值体系,我不认可与我也没甚关系。家人和朋友例外,他们的看法我会认真思考。
我喜欢学习,也花时间用心学,学得好,我的高兴劲肯定胜过因为成绩好获奖本身的。
我不喜欢学,于是不学,但必须要及格才能毕业,所以还得稍微学学,结果成了学渣,我会失落,并不是因为自己成了倒数,而是自己没学到啥。
说到底还是因为对自己要求标准就够多了,基本是非能判断,让自己认可只会更难,但如果都做到社会认同也不那么重要了。不过这样就需要自己的标准要求比较正确,因此我也会不断学习完善。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酷暑将至,家人注意防暑。学生党考试加油!
龙书培: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各位家人晚上好!谢谢淳夫提供的主题,其实这个问题时常也会让我困惑,以下是目前浅薄的看法。
我认为,自我认同感就是能找到自己发光发热、发挥价值的地方,以此收获到的幸福感。
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矛盾之中,我始终认为自我认同更为重要。比如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丧”文化,疯狂式“追星”,我认为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自我认同,即无法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也没有发自内心地赋予自己价值,只能去找其他的的替代品作为心灵寄托。
至于社会认同,我认为这是第二位的。社会认同的标准是在某个时期内社会大部分群体的共同认知,这个标准不一定是正确的。前提是,我们要坚守人类基本的道德观念,比如善良、 诚信……至于一些社会评价诸如社会是否接受同性恋等等,反而没必要看得太重。
怎么处理二者的矛盾?为了自我认同的事业和坚信的理想奋斗,我始终觉得,这样的人,身边是有光的。如李银河,如马克思,那句话是真的可以让人热血沸腾——“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的,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大概这就是前人在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中作出的首要选择吧。
彭一波:
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下发言:
自我认同是自信心的来源,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没有自我认同,而一味地附和他人,就会丧失的人格,没有自信心。一个没有个性和自信心的人又如何获得他人的尊重,同样,社会认同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同学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但考试时由于状态不好等等原因,发挥失常,考得很差,即使他再自我认同、孤芳自赏,但始终得不到他人、社会的认同,又有什么用呢?所以志同道合朋友的信念支持,或是亲朋好友的情感慰藉,都是我们自己自我认同的一种促进,进而取得积极正确的作用,以取得更好的社会认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
谢谢大家!以上就是我的发言。
张小平:
各位素兰家人大家好!
我觉得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是息息相关的,二者紧密相连,很多时候在实现自我认同的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自我认同来的比较简单,也许就是遇到一个难题,运用各种方法,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想到了答案,那种成就感、自我认同感爆棚啊!或者就是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也是对自己的认同。在我的认知里社会认同就是周围的人对你的认同,比如你做了某些事情得到了社会上的人们的认同、表扬。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感觉每位医生在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时候就感觉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同,当然自己对自己的认同也不少,这也许就是学医虽然辛苦到还是很多人学医的原因吧!
对于我来说吧,每次考完试,名次还可以的话,就会感觉自己前段时间的学习还是可以的,或者做实验得到了理想产物的时候,自我认同感爆棚。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感觉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肖居安: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在我看来,自我认同是主观的,而社会认同就相对客观。自我认同会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其实我们都只会相信自我认同,只是自我认同受到社会认同的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
自我认同对我来说是行动动力的源泉,定好目标,只有是自己心中真正所想,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朝着目标前进,争取打成目标。但是在生活中,随着不停地接受到社会对自我的认同,就不需要反思自己的自我认同是不是适合自己,自己现在的想法有没有发生改变。
不论怎样,都希望大家能在这两种认同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认同,完善自我评估,做一个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身边的人的人。
姚俊杰:
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这个话题,实在是有些不好说,毕竟这种哲学性的命题一个不好就容易假大空,我的一些粗鄙之见,还望大家见谅。
这个话题,说的浅显点就是愿意随大流还是坚持本我,前一周我们刚刚打过一场辩论,是价值辩,辩题正好就是“同化/排斥哪个更可怕”,从这个角度来看,同化就是选择社会认同,排斥就是选择自我认同。
其实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在这个倡导开放交流的全球化时代,闭门造车很难有大成就,想要成大事,稳稳立足在社会中,就必须融入这个社会,而这恰恰就是选择社会认同的过程,如果太过坚持本我,对于社会主流与自己的相异之处寸步不让,自己势必将成为异类,被“排斥”,这样,将寸步难行。
可如果抛弃了自我认同与自我价值,我觉得更不可行。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其最本质的所在就是他有自己的独立思想,自由人格,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他的本我,那这与行尸走肉没有区别,活的越来越不像自己,不如不活。
当时我们辩论队持方是反方,持“排斥更可怕”,当时我们打的一个点就是“现在这个教育极度发达的社会,一个人变得麻木不仁是不现实的,往往都会有自己的坚持,只是可能会选择性的“被同化”而已,而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同化,所以排斥更可怕”,具体我就不展开了,反正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必要的圆融,必要的“同化”,选择社会认同,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让自己稳稳立足于社会,所谓求同存异,说的就是如此,只要不牵扯到自己的底线,就两说了,但如果真到了那种地步,真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到底是坚持自我认同自我价值,还是选择社会认同,就完全是看个人了,这没有通解,但如果是我,可能会选择前者吧。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易海娇:
我们可以不要社会认同吗?
我觉得很难。作为群体性动物,人类每时每刻 的生活几乎都是需要其他人的参与,甚至说认同……当你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认同的价值却无人理解,无人倾诉,我想这个人也会失去所有生存的信念,最后不过世间匆匆一粒沙,刚随风扬起就掩进泥里。而且很多社会认同其实也是很有道理有价值的。
我们需要自我认同吗?
首先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毕竟如果你真的一直沿主流价值一路追求,社会一定是不会有问题的。但设想一下,你终身追求别人认同的,压抑自己的内心想法。有一天,等你觉得自己功成名就的时候,也许想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会,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东西自己真正喜欢的其实不多,甚至可能找不出一个你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事物。你的自我认同被扔到哪里去了?保留一份自我认同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跑题了(>_<)。但是总体来说我的想法就是,一路前行的时候一定别忘了带上自己,保留自己真正喜欢的,那个自己才是最本真最接近你的一个人~
杨云正:
各位素兰亲人:
晚上好!
接下来有做分享:
一直以来我都不喜欢自己,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总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很多年来一直没有自信,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如何去提高自己,还是无法建立起强大的自信。我经常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什么都不是,可偏偏却那么理直气壮,那么不切实际的自信,为什么我明明比他强却做不到像他那样自信,有很多事努力了却得不到自己想得到的,反而失去了太多。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社会的认识渐渐升华,明白无法自信的原因在于我们很多年来都是努力获得别人和社会的认同,我们的价值感、存在感都是建立在别人和社会认同的基础上。为了获得别人和社会的认同,我们读名校,读硕士博士,我们进大单位,进大医院,用这些社会和别人认可或羡慕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提高自己的身价,支撑自己的自信心。
也许我们对别人和社会的认同渐渐麻木。但我们对别人的否定却特别在意,特别敏感,别人对我们的否定能把我们打入地狱,让我们丧失活下去的勇气或意义,比如前不久恋人的离去,得不到恋人的认同,让我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更严重的是渐渐的改变我对生活的态度及人生的价值。唉……这一切使我也就越来越不喜欢自己,越来越不能自我认同,越来越想独处,越来越不能面对自己。
唉……怎么扯到这里来了啊!我觉得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只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我们都必须直面自己,认清自己,跟随自己的内心。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认同,又如何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同。相信自己,有一天我们得到了自己的认可。
刘欣: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大家晚上好!
看到这个主题,我想起曾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跟同龄人(也就主要是同学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异。
大家印象中,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土”的人,这里我把它定义为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最新的潮流(也就是out了)、不关注一些娱乐圈的“新闻”。
于是这些思维上的差异也让我发现了自己跟部分同学之间在价值认同方面存在的差异。下面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说成是价值认同可能也有点大,同时跟几个同学之间的差异,应该还不能算成与社会认同的差异。
应该是高中时候,当时还是为了收集作文素材,我看当时近几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当时还是看的文字版的),其中关于武汉中南医院桂希恩教授的事迹,给我影响很大,讲述的是桂教授把艾滋病人当亲人接到自己家里,桂教授也是我心中的那座丰碑。
上了大学,有了电脑可以看视频,我在前两年看了这十多年来的感动中国人物视频,每期大概两个小时。虽然不是作为观众在颁奖现场,但透过视频也会被感动,这样的视频对我教育意义很大。我把每一次看这样的视频当做一次学习的过程,其中的正能量都会让自己深受启发。后面几年每年的颁奖视频出来,我都会“追了”看了。
跟同学之间的差异正是在此,看视频的时候,同学会觉得诧异,有时他们还会打趣一下,认为这样视频没什么趣味,为什么我会花几个小时去看它。
可能大家感兴趣的还是娱乐圈的一些新闻,某某某又有了绯闻,或是某某游戏又更新上线了。当然我有时候也会打趣他们一下:你们也挺关注“时事”的嘛哈哈。
不过回过来想想,好像有我这种“爱好”的人,在我的同学中我确实还没发现,于是我又开始怀疑自己了。
李慧慧:
各位家人大家晚上好!
许多时候人都是围绕着别人的态度观点而生活的,大多数人总是极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来获得别人的认可。我们都很在意社会认同,却不能随波逐流。如若迷失了自己,即便是成功了也不会快乐。
每个人都应该在为自己设计一条轨迹,自我价值与社会责任应当是轨迹的左右边线,沿着这条轨迹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而活。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社会认同固然重要,但只能作为一种自省的工具,何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应当始终有自己的坚持,守住内心最可贵的东西。把心中最为看重的摆在第一位,而不是把别人的看法摆在第一位。
李浚辰:
各位亲人,大家晚上好!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中都必须面临的,也是贯穿我们一生的选择。
当我们懂事起,便有了自我的概念。从孩童时期你对食物的喜好,是否愿意分享,开朗或羞涩的性格,到青春期甚至成年以后,你对某一门学科的热爱,朋友的选择以及对生活的态度,都构成了你的自我。而在这个过程中,旁人以及社会给你带来的评价,也在或多或少,改变你最初对自我的认知。这时候,我们便开始有了这种苦恼,到底应该坚持自我,还是去适应这个社会的是非观?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我们应该学会去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应当自我认同,这是我们面临挫折时,强大内心的来源。你只有坚持自己的选择,坚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不会被外界错误的评价而打败。但一味的坚持自我,这又会变成一种执拗,将那些本能带来帮助的机会阻挡在心墙之外,所以社会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当你脱离了社交,完全忽略了外界对你的评价,这是非常危险的。
以上便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强大的自我认知,又能与社会以及他人融洽的相处。谢谢大家
罗子雄:
各位素兰的亲人们:
大家晚上好。
不知道社会认同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定义,但是我觉得自我认同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认同的前提吧,自己都不认可自己,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认同呢?胸怀大志的人往往都是把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统一的吧,价值观让他们认为只有获得了社会认同,自我认同才会实现。
但有时候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可能会出现分歧,比如社会认同可能建立在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基础上,但是自我认同可能仅仅是自我是否得到一定程度的幸福感,即是,想要获得社会认同可能需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自我认同的获得只需酒足饭饱,家庭美满。这个时候,我可能更倾向于自我认同吧,人各有志,相比于得到别人认可却郁郁不乐,我觉得自己的独立世界更重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向姚历: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各位素兰家人们晚上好!
自我认同是指正确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一种状态,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积极地努力去实现,包括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两个程序;社会认同则是一种社会对个人的认可,这通常取决于个人对于集体和社会表现出的作用和价值。
在我看来,自我认同是每个人最基础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甚至不认为自己的方向是正确的,那生活就是没有动力的,所有的努力也是没有意义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很多情况下是一致的,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往往也能为集体、国家和社会带来相应的利益,比如:员工努力工作,不仅是为自己谋求更好的机遇,也是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也是为国家争取荣耀。有些时候也会出现自我的理想与集体和社会的目标有所冲突的情况,那么也要保证在不触碰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去实现个人目标,扮演好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尽好自己的责任。能为集体牺牲自己是为一种可贵的精神,但因难得,所以可贵,因此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而克己厚人,是长辈们长期以来教导我们的,也是素兰人一直的追求。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陈菁:
各位素兰的亲人们:
大家晚上好!
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脑中浮现的一句话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这句话中,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似乎是矛盾的。然而,我们不妨想想,如果一个人只追求自我认同而不去追求社会认同的话,那就是自大和自私,同理,如果一个人只去追求社会认同而不去追求自我认同的话,那就是自卑,两者均是不合理的。
彭先生说过,一个人要“安身立命”。自我认同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基础。我们通过努力,通过奋斗来获取生存物资,在这个社会“安身”,实现的是自我认同的过程。当实现了自我认同之后,为这个社会中的其他人“安身”做点工作,为社会发展做点贡献,这就是“立命”,实现社会认同的过程。
其实,一直有个说法叫“精致的利己主义”。顾名思义,这是精致+利己主义,就是指追求精致生活的有品位的利己主义。这些人或许并不是一味的“唯利是图”,但他们大多数的时候都把“利己主义”作为一个考虑的前提。而帮助别人是不需要事先去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因此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能实现“立命”的。
最后,祝所有的长辈身体健康,学生党学习顺利,工作党工作顺利。
吴涛洮:
我个人觉得自我认同更加重要一点。自我认同是内心动力和自信的来源,动力和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因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都要在群体中生活,在自我接纳之后,会去尝试符合社会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两种情况:1得到社会的肯定,2未得到社会的肯定。诚然,自己发挥的价值得到社会认定,可以使自己更有奋斗的动力,但是,没有被他人认同,自己发挥的价值难道就不存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真正地价值始终存在,与是否的得到外界认可无关,只不过,当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外界肯定时,很少有人
能做到依旧坚守最初的想法。大多数人认定的既定事实,你偏偏要逆着潮流走,必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但若能迎难而上,坚持下去,最终会迎来成功。科学领域很多次的突破和发现,都需要打破既有的认识;每一个新政权的建立,都需要打破旧政权的束缚。而在整个过程中,最初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认同。只有自己先认同自己,才有动力和信心努力下去,最后得到社会的认可。
彭飞: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这个话题看起来有点大,细想却又与自身息息相关。就说说职场这个小社会。
我自认为是一个感性的人,情绪总是容易受自己影响,在别人看来却又是有些固执,甚至顽固。所以在生活以及工作中就会发生很多自己误解别人,或者是被别人误解的事情。
我以前做过销售助理,主要是对接销售谈下客户之后的一些事情,然后因为公司人员不够多,事情又杂,所以我一边要对外处理销售的事情,对内又要帮做一些行政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就感觉自己是打杂的,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然后又并非每件事都做得很好,也因此导致很多的不愉快。对领导来说每天忙忙忙,做事稀里糊涂,对我来说每天累累累,人累心更累,每天都有事情等着在做。
离职后,好些同事说我没在那里了很不习惯,自己再细想,那段时间的锻炼也真的很宝贵,认识了很多高质量的人,自己的阅历也丰富很多,对现在销售工作非常大。有些事,需要时间来证明,走了弯路歪路不可怕,每条路上都有不一样的风景,只要活着,就会有改变,就会有希望。其实也简单,做一个善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追求本心,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就随缘了。
吴吉海: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这次的主题,就比较像一个哲学问题了。貌似高中的政治课,大学的思修课都讲过这类问题。
对于我来说的话,因为学的是医学,毕竟是自己选的专业,而且学的时候也觉得有意思,到最后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改行,无论是做研究还是上临床,我觉得都不存在需要选择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时候。
但是还是要说一下,毕竟是讨论。如果从自己这么多年的所学来谈,肯定是选择社会认同的,因为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么教的。但书上也写了,自我认同到社会认同是一个过程。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个体,首先想的是怎么活下去,需要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通过合理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物质。解决完温饱问题后,才能谈其他东西,人在获得物质满足后,会自然而然的去追求精神满足,精神满足包括很多了,比如说自己的理想,他人的尊重什么的。我觉得到了这一步之后就没什么好纠结的,毕竟饿不死,只要不违法,就算是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我认同,做到最后也会达成社会认同。而且社会认同是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社会所认同的以后就不一定了,现在所不能接受的也不能说就永远不会被接受。
彭一倍:
各位家人,晚上好。百度百科了一下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解释:自我认同包含自我了解和自我实现两部分。社会认同指一个人对他或她是谁的定义,包括个人属性和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的属性,例如性别或者种族。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我之前在月会上说过的利己主义,当然我追求的不是极致的利己,而是在实现社会认同下的利己,这表示着在不危害群体利息的前提下利己,既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我并不认为在这个时代完全的无私是一种好事,反而相对的无私很好。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在社会认同的前提下实现自我认同的自我实现。既在合服法理和道德的前提下追求利己。感同身受在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句屁话,冷暖自知,所以自己过得开心才是王道,别人家的孩子是小时候被强加在自己身上,成年后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走出阴影才更加容易感受到阳光!最后祝愿各位家人身体健康!
龙米:
自我认同,按我的理解差不多就是,自己满意自己,而社会认同就是别人对自己满意,两者我们都需要,没办法只选其中一个。
其实我算是特别没有自信的那种人,又因为身边优秀的人很多,有时候更加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闪光点。但我个人的观念是,生活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我也一直坚持我的想法,不想考虑太多的东西,经常告诉自己就算不优秀也没关系,我又不是需要别人的夸奖才能生活。
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也不是没听过,要说一点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肯定是假话。之前被一个朋友说的一些难听的话打击了一下,我就难过了很久,甚至一度想跟那位朋友断交(我可能不太经得起批评,我需要改一下这个毛病 )那时候清楚地感受到其实自己是需要别人的支持和称赞的。
总之,很多时候这两者会让人很矛盾,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最好。但我想,自我的认同是首要条件,社会的认同是动力。
吴伟:
素兰的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
这是一个关于价值思考的话题。
用爱因斯坦的话表达我的观点,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其实我想把问题简单化了,我不想那么复杂。人有时候活的很累很累,无时无刻不在讨好社会的认同,朝着社会希望的方向学习、发展,但很多人到最后却不喜欢自己了(不是有句话说后来我们都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吗?)。原因在哪里?我想是把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割离开了。有的人容易把社会认同等同于别人的肯定和认同。这样的话很容易把自我认同建立在别人认
同的基础上,变成了刻意讨好,容易失去自我,把自己的价值观、情感认知和存在感都建立在他人的认同的基础上。
我认为社会认同不是做“别人”认为是对的东西获得的,而是做“自己”认为对社会有好处的东西获得的。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认识,一时半会儿很难辨析清楚,特别是今天还有篇幅限制,但我想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吧【捂脸】!有时候我在想怎么做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统一(因为课程要求的原因),我的解决办法就是把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的认知主体都变为“我”,而不是把社会(或者他人)作为获得社会认同的裁判,我觉得这样一来很多事情就会豁然开朗了,也不再走进容易产生矛盾的死胡同。
我觉得我还是趁早打住,我的想法还不成熟,而且随时可能有改变,很容易越说越乱,但我希望在我毕业之前能想清楚更多……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陆志威:
各位素兰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呀!
关于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对于我来说,好像没什么好纠结的。我家人对我的期望是没病没灾,平平安安,如果有点出息是再好不过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是好好学习不打架闹事,同学希望我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未来老板肯定是希望我好好工作,家人孩子肯定是希望我勤俭顾家,我一点没发现这和我的自我认同有什么冲突啊,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我能不能靠自己实现它们,而不是我应不应该这么做。
对于我个人而言,没有什么需要抛妻弃子或者与世界为敌的“伟大志向”,也没有什么无法割舍的奇怪爱好,价值观和周围同学也大同小异,彼此有差异也都可以淡然接受,未来的理想职业也是属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添砖加瓦的类型,我想我做好自己的本分,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也就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加了一份力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包容性很强的社会,随大流不代表失去自我,特立独行也不定是世人皆醉我独醒,只要你不是反社会反人类,相信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大家加油!
秦齐堰:
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说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我个人认为自我认同应该是社会认同的基础吧。从小就听过很多“”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那么优秀,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我认为他首先是在自我努力并且认同他自己,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认同的话,怎么去得到他人的认同呢?
同时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关心自己,不必过分的去追求他人和社会的认同,只要你自己觉得那是对的,你应该去做的,就一直努力的前行,不要因为别人的不认同而放弃。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首先应该要做好并认同自己,这样才能去为社会奉献自己。
龙志远:
各位家人们晚上好,
下面关于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我就说说自己的观点吧。
说到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我觉得自我认同应该是先于社会认同的。自我认同我觉得就是自己能够接纳自己,不仅仅是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点,更是要接纳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只有自己接纳了自己才能去寻求社会认同。
说到自我认同,我总是会想到自己现在的一个室友,内在是一个聪明细致的人,但是总是觉得他很丧,总是一个人自己生闷气,出了什么事也很少跟我们说,记得有一次中午我们正睡着午觉,他突然起床,匆忙背着个包就出去了,到了晚上七八点,看他还没回来,就给他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生,声音还蛮好听的,我以为是我打错了,一问原来是他上厕所去了,她帮他接一下,问她和我室友的关系,她也没说,让我们猜,我下意识的以为是他的女朋友,不好意思跟我说,我也就没多问,就挂了电话。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室友才一身酒气的回来了,回来的时候已经走不稳路了,在凳子上刚刚坐下就摔了下来,他带着哭腔自己稀里哗啦讲了一通,我们才知道他是给自己喜欢的一个女生表白被拒了,路上越想越伤心,干脆去买酒喝,一路边喝边走回来......感觉他就是那种自我认同感很弱的人,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表白被拒就欲仙欲死的,自己也很想帮他,但感觉很无能为力,只能是他外出时多注意一点,平时多和他聊聊天吧……自我认同感真的很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认同自己,谁还会来认同你呢?
当我们有了自我认同才能去寻求社会认同。我们是处在社会中的,不能总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我们需要在社会中寻求自己人生价值,有时候没有得到社会认同,也没有关系,我们的思想是超前的,一时无法被社会接受,也没关系,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违法乱纪,又何尝不可呢?但是自我认同必不可少,是我们的为人之本吧。
杨皓强:
各位素兰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以下是我的分享:
首先,在我看来自我认同比社会认同更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自我认同反映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如果说自己都不肯定自己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评价对你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刚上完党课,党课上说在十九大,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果这些自信动摇了那么后果不堪设想。我对这一条还是深表赞同的,一个人没有了自信,没有了自我认同,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都会感觉困难重重。
自我认同固然重要,但社会认同也必不可少。社会认同反应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虽然这个导向我们不会完全认同,但是它的确是可以为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提供一种参考。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不关注社会肯定也是行不通的。
王江雷:
大家晚上好!
从一个调查开始说起。
问题:江雷师兄帅吗?(认真想好再回答)
本人回答:帅!(自我认同)
你们回答:帅/一般般吧/瞎扯吧(社会认同)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我一直坚持自己很帅,而你们也认为帅,那我觉得问题就不大。如果我本人觉得很帅,而你们答案都是瞎扯,或者是我觉得自己在瞎扯,而你们一致认为很帅,那是我的问题。
所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并不是孤立的,盲目的自我认同,反而不是一个好的现象,相反,社会认同绝大部分是对,因为那是公认的价值,只是有时候,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以,看待一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认识自己,也是要从两个方面,甚至多个方面,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回到问题本身,我觉得至少没有拉低基金会的颜值吧!谢谢
!
周金凤:
我感觉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一直处于一个相互融合又不断变化的状态。小时候,自己第一次当的班级干部是一个小组长,奶奶对我说现在当小组长以后就当班长,在上初中之前,基本就是通过得到长辈们的认同然后获取自我认同。上了初中以后,因为学了历史,自己开始变得胸怀祖国,有时候刘德华的一首《中国心》也会让我感动到落泪,受到老师和课本的影响,自己开始想要获得社会认同。高中的时候因为考试竞争太激烈,成绩不稳定,自己也经常怀疑自己。现在看来,我觉得一个人既可以先自我认同,而后努力为社会做贡献,获取社会认同;也可以在社会认同中获取自我认同,举一个例子来说,必勇师兄的工作就是帮助发展社会创新企业,我想他大概就是在这份能够获取社会认同的工作里获取自我认同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人如果对自我都不认同的话 ,他又怎么有信心和动力去干好一件事呢?所以我觉得二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广东地区总结:
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从来都不是分开的,二者可以互为前提和因果。(周金凤)
自我认同比社会认同重要,我们要把自我认同放在首位(杨皓强)
湖南地区总结
社会认同作为一个大的框架,由各个自我认同所构成,它应当包含各种成分,多样性才具备完整性。在守住人最为宝贵的品质时,随心最佳而不是束缚。(李慧慧)
自我认同是社会认同的前提,社会认同是自我认同的动力,大家加油!(龙米)
合理处理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让自己更加完善。(秦齐堰)
看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自我认同需要和社会人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彭一波)
自我完成的需要比社会称赞更加强烈 (王海)
江浙沪地区总结:
谈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之前,我们首先要有清晰的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无论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自我坚持,还是义无反顾投身社会洪流,都是一种选择而已。(蔡家莲)
因外界的评价而影响自己,也不触碰社会道德底线,先做好小我,然后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吴涛洮)
有时候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龙志远)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共存的(陈菁)
北京地区总结:
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始终是不能割裂开来的,因自我认同与被认同而有所行动,也因行动获得认同,我们总是在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价值。(龙金凤)
自我认同是去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认同是自己的价值被社会认可。不过,真正的价值始终存在。(龙书培)
君子和而不同,但真到了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的时候,不管哪种选择都是合理的(姚俊杰)
武汉地区发言总结:
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兼顾社会认同,当然应以不违背法律和道德为前提。(刘欣)
于我,我不想作天边孤独的一朵云。也不想成为千篇一律的声音。自我认同是每个人路上所必不能抛弃的初心~希望大家一路走来能初心不改。(易海娇)
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杨云正)
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大多数时间都是统一的,但是在不统一的时候,我会选择自我认同。(罗子雄)
对自我的认同是基本,获得社会的认同是追求,有多大能耐,创造多大价值。(向姚历)
不随波逐流也不刚愎自用,拥有强大的自我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接纳自我也接纳社会。(李浚辰)
大中华地区总结:
遵从自己的内心,好过如浮萍一样。(杨久凤)
先肯定自己,再赢得社会的认可。(田宝连)
做自己想做的,先好好活才能做有意义的事。(吴吉海)
社会认同是追求自我认同的前提,“懒”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前提,利己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彭一倍)
找到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平衡,才是最好的。(谭惠文)
彭定中先生:
1. 肖淳夫’s topic tonight has lots of depth, forcing all of us to think harder and deeper. You all did a gret job in presenting your different views. Let me also share a bit of my thoughts.
2. The subject tonight is 自我认同 vs 社会认同. Let’s first better define the meaning of 认同. I think it’s different from自我“开心”, or 社会”喜好”. It may help us to better think about 自我价值认同 and社会价值认同.
3. With that in mind, “自我认同” is not related to the absolute individual freedom, 任性, 社会认同 is not what the society is chasing for, e.g. 名 and利.
4. I think many of you have all said it rightly:
• 肖淳夫: 自我认同比社会认同更有满足感。
• 王娟: 不过当出现冲突时,应该要以自己为准,只要不搞违法乱纪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有错吗。
• 彭灵华: 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 那样太累了。
5. But 龙书培 and 肖居安 have nicely definded the 自我认同 :
• 龙书培: 自我认同感就是能找到自己发光发热、发挥价值的地方,以此收获到的幸福感。
• 肖居安: 自我认同对我来说是行动动力的源泉,定好目标,只有是自己心中真正所想,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朝着目标前进,争取打成目标。
6. But I think 王小霞 is right “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而信心和自尊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心理基础” We have to first 建立自我认同感, get to know yourself better and deeper, then you would have the ability and heart to care for others. Also as 谭惠文 said “感觉只有在满足了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谈自我认同才会有意义。”
7. I also think both the individual value / recognition and social value / recognition have to be developed from the purpose of individual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ociety. As I told you previously, your purpose should be greater than yourselves, and the society’s / country’s purpose should be greater than itself as well. As 易海娇 said "很多英雄坚持真理的样子真的很让人感动。" I think it is because they all have a very clear great purpose.
8. At the end, 李浚辰 and 陈菁 both summarize tonight’s discussion nicely for us :
• 李浚辰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我们应该学会去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 陈菁 “安身立命”
9. Let the management give us some update about our forthcoming annual meeting. Wish you all finish your final exam successfully, and have a very nice summer. Good night!
杨秀春,龙米翻译:
1. 肖淳夫带领我们今晚讨论的话题很有深度,让我们大家都不得不好好思索一番。大家都很好地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我也和大家分享一点我自己的思考
2.今晚的题目是自我认同vs社会认同。我们先说说认同的含义。我认为这与自我“开心”或社会“喜好”不同。自我认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自我价值认同和社会价值认同。
3. 所以,“自我认同”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个体的任性,“社会认同”也并不是社会上普遍所追逐的东西,譬如说名和利
4.我认为你们之中有很多人都说得很对:
•肖淳夫:自我认同比社会认同更有满足感。
•王娟:不过当出现冲突时,应该要以自己为准,只要不搞违法乱纪的事,追求自己想要的有错吗。
•彭灵华: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那样太累了。
5 不过龙书培和肖居安 很好地给“自我认同”作了定义 :
•龙书培: 自我认同感就是能找到自己发光发热、发挥价值的地方,以此收获到的幸福感。
•肖居安: 自我认同对我来说是行动动力的源泉,定好目标,只有是自己心中真正所想,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朝着目标前进,争取打成目标。
6. 但是我认为王小霞说得对 “只有建立了比较充分的自我认同感,才能有效建立信心和自尊。而信心和自尊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幸福的重要心理基础”我们首先需要建立自我认同感,很好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然后你们就能有能力和爱心去关爱他人。就像谭惠文说的 “感觉只有在满足了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谈自我认同才会有意义。”
7 同时我也认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都一定是从个体目标以及社会目标发展而来的。我以前和你们说过,你们每个人的目标,应该设定的比你自己的目标再大一些;同时,一个社会/国家的目标,也应该设定的比它原本的社会目标/国家目标更大一些。易海娇说, "很多英雄坚持真理的样子真的很让人感动。"我想这是因为这些英雄们都有着非常清晰的“更大的目标”
8. 最后, 李浚辰和陈菁为我们这次的月会做了很好的总结:
• 李浚辰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我们应该学会去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 陈菁 “安身立命”
9 请管理团队给我们一些关于即将到来的年会的更新消息吧。祝愿你们都已顺利地考过了期末考试,也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暑假。晚安!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bbs.sulanfund.com/bbs/index.php?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公告区
规范性文件
事务公告
QQ月会专栏
彭先生图文集锦
交流区
文学天地
专题讨论
学习乐园
休闲区
谈天说地
心灵驿站
艺苑杂谈
会员相册
建议和反馈
运营部
月会
素兰小舍
素说
网站
群组分类
默认分类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