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壁画创作中的纪念碑情节应该不是中世纪出现的,但可以说它是在中世纪中成长的。并且在后来的壁画艺术创作中,这种拥有者特殊意味的情节屡见不鲜。甚至这种意味甚至得到加强,但有一点它是没有变,那就是他是壁画创作中的一种情感和精神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在主题性壁画创作中,它是依附于主题的,是主题背后的一股精神力量。因此这种情节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取代的。
我的毕业创作开始的比较早,自大学三年级收集材料以来,已经经历差不多一年零三个月。创作的题材并无新意,但确实是出自内心的感受。由于我自己是土家族,在土生土长在一个土家寨子里。但是中没有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过那里的一草一木。似乎我们民族的思维也随着生活习惯一样被汉化掉了。在二年级暑假我抽了十天时间在湖南湘西北部转了一圈,走遍了那里以前的土家镇子,看着那里的山山水水,房屋建筑,风土人情。真正的用我对绘画现有的理解程度审视了一番。发觉这里的东西与外面的大不一样,远处山峦起伏的曲线,与房屋建筑的直线以及弯弯曲曲的河流相互交应,变得非常和谐。再加上里面树木的点最,吊脚楼,风雨桥独特的建筑形式。使得这幅画面更趋完美。在这幅完美的自然风景里面,土家族人民的身形,服饰,日常用具仿佛是它的产物,并不在这里显得多余。在色彩方面,由于山地气候植被丰富,在翠绿为基调的山峦中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暖色。再加上以前的砍伐过渡,又处于退耕还林的早期。在低矮的杂树中几许高大的数目探出头来,刚好打破单一的形式和色彩,这种变化甚是可爱。而这种山峦之颜色和房屋有恰好构成红绿基调。好像是上天送给土家人民的礼物,并且是永恒的礼物。
在创作过程中,我只有一个想法,怎么把这些元素综合的运用起来,我不能只是简单的摹写自然,因为这不能达到土家人民的精神和他们生活故土的完美结合。我需要的就像是中世纪壁画艺术一样,不仅要达到现实性的美。更要的是在这种美德背后充满着精神的美、永恒的美。在此我必须让所有的东西停下来、像纪念碑一样矗立在那里。这种停下来不是简单的纪录,而是在一种规范下使之升华。在此,树叶开始变得有规律了,不像以前那么杂乱无章。山石变得有节奏了,人物开始僵硬了,变得守规矩了。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变得规范了。因为我想让它们有着纪念碑一样的感染力,有着这样无法比拟的象征性,和永恒的纪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