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kmtv.com.cn/edit/uploadfile/20056619229437.mp3?

以《情人》为标题的歌,上网查了一下,共有15个版本,即15个歌手/乐队唱过(国语、粤语就没有再分了,譬如说BEYOND的《情人》就有国、粤两个版本,统计者应该是算作一个了的)。其中比较为大众所熟知的,应该是杜德伟、刀郎和BEYOND的。后面还有许巍、谭咏麟、韩红、张学友、林依伦等人的,其中除了许巍的我听过外,别的我都没听过。所有这些不同版本的《情人》中,我个人最为喜欢的,又是BEYOND的那首。当然,拥有黄家驹的BEYOND,本来就是太多80后男生最崇尚的乐队。
现今,如果从网络层面上来解读,“年轻人”应当是指90后了。因为80后早已步入职场(部分仍在读研、读博的同学除外,不过我后面的语句同样适用于他们),早已经在承载太多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压力,他们的心态已经不那么年轻。当然,从更广义的社会结构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年轻人”应该还是80后,他们正值青壮年,在为这个社会输出他们的青春和劳动,而90后们大多还在校园里风花雪月。昨晚和三个大学同学一起吃饭,席间谈到90后,其中一位很随意地用了一个句子来形容他们——“喜欢韩庚”。本人对韩庚不甚了解,也完全无意于冒犯韩庚以及他的歌迷。不过,我得承认,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在面对“喜欢韩庚们”的90后面前,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我想用“代沟”一词来形容大概也并不为过。其间他们还引了一个小故事,是两位90后之间的一段小对话:
90后A:喜欢谁?
90后B:喜欢某某某(抱歉,我没有记住这位歌手的名字,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她的年纪比我们的周董还小一些)。
90后A:啊,喜欢这么老的啊?!
旁边的80后很“无语”。我们都很“无语”。
80后当然已经不再“年轻”。我们的韩寒已经为人父了。我们的周董,早就不唱校园爱情和打篮球的歌了,他已经改唱中国古代文学。我们的大佑、青霞、忆莲几乎已经淡出大众视野。我们的学友和华仔,目前倒仍然在开演唱会和拍电影,他们两位本来就是“努力工作”的典范,不过现场观众里,应该大都是“中年人”级别的人物了吧,以及少量80后的我们?而我们的家驹、国荣、艳芳和雨生,都已经故去了。我们的小虎队和林志颖?……没事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说回那15首叫做《情人》的歌。我大概看了下清单,没有发现演唱者和创作者里有“韩庚们”的身影。无论如何,我想,《情人》是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歌曲。1993年的那个夏天,当家驹从日本的某电视台节目录制现场不慎跌落时,大多数的90后们还在襁褓之中,或者尚未出世。其后的一、两年或者三、四年,BEYOND的歌通过无数的盗版磁带在中国大陆大肆蔓延,成为无数80后男生的精神食粮。他们在街头小巷、在校园、在歌厅传唱这些多少有些不知所云地“鸟语”歌曲时(粤语歌词的缘故,你们明的),很多人甚至不那么清楚,那个叫做黄家驹的,留着长发、永远在笑着的,他们的偶像,已经逝去了。
再,所有这些不同版本的《情人》中,BEYOND的这首,是唯一一首无关爱情的。那是一首写给歌迷的歌。
最后引用BEYOND《情人》里的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
盼望你没有为我又再度暗中淌泪,我不想留底,你的心空虚。
盼望你别再让我象背负太深的罪,我的心如水,你不必痴醉。
你可知谁甘心归去,你与我之间有谁。
是缘是情是童真,还是意外
有泪有罪有付出,还有忍耐
是人是墙是寒冬,藏在眼内
有日有夜有幻想,无法等待
盼望我别去后会共你在远方相聚。每一天望海,每一天相对。
盼望你现已没有让我别去的恐惧,我即使离开,你的天空里。
你可知谁甘心归去,你与我之间有谁。
……
多少春秋风雨改,
多少崎岖不变爱,
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
……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11-03-20 13:4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