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在家待不超过两周,结果因为疫情我已经快宅家一个月了,以后还真没机会在家里待那么长时间了,遂记录一些在家的感受:
1.我可能是真宅?
据说这段时间可以考验自己是真宅还是假宅。以下是我的自我分析——
前两周是第一阶段,我完全没有出门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回家之前我接触了来自武汉的朋友,然后自己又恰好感冒了,那段时间在家战战兢兢地自我隔离,丝毫没有出去危害社会的打算。危险解除以后,开始恢复正常的学习,进入第二阶段,这时候开始为自己创造一些乐趣了,比如在家跳跳健身操、跳跳绳,布置自己喜欢的学习空间,画画,看剧追综艺,龟速搞毕业论文(在家能搞的事情还是挺多的)……总体而言是充实平静的。结论:我可能就是个真宅吧。
2.健康第一
这个冬天小感冒发作了几次,每次都挺害怕的,在生死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3.家人与朋友
其实我是不喜欢呆在家里的,因为我常年不在家里住,我家里也常年没人住,所以总是觉得在家里找不到归属感,反而没有在学校那么方便和自在。记得暑假在家两周多,我自己就一直忍着这种情绪,却没想到被老妈发现了,后来回北京后,我妈在电话里说她很自责,女儿好不容易回家还不是很开心的样子。这次回家前跟室友说起这个顾虑,她告诉我说,归属感是要自己创造的。我一直谨记她的嘱托,多和家人沟通,互相迁就体谅,解决问题,创造让自己舒适的环境,这段时间,和家人的相处非常愉悦,在家里也能像在学校一样地学习,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外面疫情严重,在家其实心情起伏也挺大的,要多亏朋友们的远程陪伴。比如和我的室友每天早起打卡,还有经常和吴老师、米姐聊聊天,说一些虎狼之词,我们仨会经常视频约学习局,学习累的时候,看看屏幕里他俩还在学着,就觉得特别安心。
危难面前,创造了新的生活模式,也发现了很多不起眼的珍贵,算是宅家一个月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