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元旦那会儿去电影院看的法国电影《艺术家》,到了今天具体的故事情节记的都不是很清楚。但这电影给了我在电影院很奇妙的一种感官和记忆,这份记忆的独特,我相信后来的电影都不可能再超越。毕竟这是我唯一一次去电影看一部无声黑白片。
黑白片离我们确实太遥远了,就连我这种对电影有点发烧的影迷,连卓别林的电影都没仔细看完过一部。而电影在这些年来不仅仅有了声音和色彩,《阿凡达》之后的3D技术也在越发充实电影的触感。30年代大卖的神作《金刚》,放到近日,小孩儿都看不上,比卡通片拙劣多了。40年代?50年代?60年代?老实说,90年代以前的片子,我看得都很少。技术,特效,表演,服装...稍稍隔上几年,差异就会变得突兀,看不下去。所以当我坐在电影院里,面对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剥开了声音和色彩,开场一段时间也觉得沉闷和无趣。
坐了很久才终于也开始入戏,这大概就是人了,花了钱买了票,将就坐着也是无聊,不如看看还能动的画面,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好比小的时候,城里小孩儿有条件可以买娃娃,汽车模型,玩具枪,我跟伙伴们很羡慕,十分羡慕,可是没钱买,只能玩泥巴,推石头车,拿树枝树丫当枪“突突突”,玩到后来,一样的不亦乐乎。看这电影就是这样,当你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静静体味一下眼下的选择,似乎不错。
看了一会儿发现也不那么无趣了,无声怎么了?无声还有肢体语言,还有表情,偶尔还闪一段儿字幕,不得不说一句,在无声黑白的情况下,表演似乎前所未有的生动了些。在那个电影院的小厅了,二十几个人就那么默默的看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平日那些惊心时的呼声,开怀时的大笑。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能看见发亮的眼睛,听见搏动的心跳。一个多小时的静谧,临到末尾,那一点若有若无的声响一瞬间骚动所有的神经,让人惊喜莫名。
在今时今日,那一天电影院里两个小时的安静,实属独一份,比我买票去看的太多电影都值得。当我们抱着看喜剧找欢笑,看动作找刺激,看爱情找感动或者看其他的类型片去电影院找一份感受时,这些时刻都太多太多了,而我相信,没有什么电影比在电影院看一部黑白无声片,更能让人找回宁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