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待了大半年,终于在七月底的时候可以申请回京,经过我不厌其烦每天提交一次申请,研究生部的老师终于同意我在八月十五号回去。
从吉首到北京二十五个小时的火车,再从北京西站到空间中心怀柔园区将近三个小时的地铁公交,回到宿舍之后我已经不想动了。
第二天是周日,休息一天。周一的时候去中关村实验室给导师汇报,这次汇报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讲一个小时多一点,导师问问题以及布置下一阶段任务差不多一个小时。
这次汇报挺出乎我意料的,看起来导师比较满意。随后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为我的毕业课题,因为难度看起来有点大,开始我是不太敢接的。但是这个任务和我读研的时间恰好重合,从现在开始,一年半之后结题,就是这么巧。开始导师也怀疑我能不能做完,可是他还是把项目的思路给我理了一遍。的确,工作量很大,很复杂,但是不怎么难,因为有研一时候打下的基础,我很快就理清思路了。
听完我接下了导师安排的任务,两个月后他要去竞标,按以往的操作,有九成把握中标吧。我虽然接下了,但是我还怕毕不了业,所以我要求导师到时给我组个课题组,我得考虑自己的毕业问题。接下之后我一年半之内任务肯定很多,但是我自己不觉得这是导师压榨,我挺高兴的其实,忙点,但是能够学到很多东西,还可以向课题组的其他人学到很多。
这次汇报之后我隔一天去一次中关村学习,不去的时候就在怀柔这里。每天的工作基本一致,早上起来看文献,看到十一点半。下午学习fpga,看书、编程。晚上有时候设计仪器,有时候编程,取决于早上文献有没有看到有用的东西。
两个月之后我要把雏形设计出来,时间紧迫,所以只能这样。
回来之后没几天我病了一次,早上六点起床去中关村,中午没地方休息,晚饭没赶上,都是吃冷包子,空调冷热交替,还捂着口罩,就病了,头晕咳嗽。其实我挺担心的,毕竟疫情期间,担心自己感染了。病好了之后我就决定不是每天去中关村了,要休息,否则又会生病。
上面就是回所之后的近况吧,枯燥的要死。好在过两天就年会了,在北京线下可以见到北京的师兄师姐们,打牌吃烧烤,很期待了。说实话,在所里待的这几天,我吃的很不开心。所里的食堂环境特别好,饭菜也比较贵,做的很精致很健康,可是我经常吃不饱,就算当时吃饱了,也撑不到下一餐。食不厌精的生活方式不适合我这种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