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初来到上海,算算也有两个月余了。两个月的经历也不算太难,但也够得上自己喝一壶。
刚开始在一家石油投资公司做电销方面,公司在松江九亭,离市区有点远,离住得地方更远。每天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回到家里已经11点半(提前下班),洗洗,背背,看看新闻(投资要看新闻),大概也到十二点半了。培训了一个星期,上了三天班。由于论文中期答辩,回到学校以后,就没有欲望再回公司了,原因有二:一、工作时间太长,工作内容单调。二、离住得地方太远,离市区太远。既然来了上海,只有在市中心,才能感受到上海的脉搏。
五月初,又回到上海。
如今在中国人寿上海支公司收展部做,主要从事售后服务方面,也兼做销售。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氛围比较好。虽然保险不好做,但对于自己所需的技能和成长,还是比较符合当前的自己。
曾经也认为自己不会来上海,至少在毕业初期不会来。后来想,也许上海才是让我感到心安的地方,就买票来了。也有人问我,是不是冲动的举动?会不会后悔?上海生活成本那么大,干嘛要自虐……?曾经认为的上海,和自己实际感受的上海,是不一样的。
至少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能体会到什么是“没那么容易,也没那么难”。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易。大姐叫我到她家里住下,给我满满的感动,工作原因,还是住离公司近比较方便。房租一下子交那么多,各种费用……交钱的时候,心疼得要命!不得已向朋友借钱,朋友也很爽快,不问多少,啪啪往卡里打。安了窝,扎了寨,三个室友,蛮好。每天挤挤公交,挤挤地铁,日子也过得不温不火。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易。大姐叫我到她家里住下,给我满满的感动,工作原因,还是住离公司近比较方便。房租一下子交那么多,各种费用……交钱的时候,心疼得要命!不得已向朋友借钱,朋友也很爽快,不问多少,啪啪往卡里打。安了窝,扎了寨,三个室友,蛮好。每天挤挤公交,挤挤地铁,日子也过得不温不火。
培训没有工资,两个月来,学校,上海两地跑,花了钱,没工资。毕业论文被指导老师整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被学校整得每天交相同的材料。毕业旅行也泡了汤,其实是真没钱,没时间,也真没有心思去了。
来了上海,六月初去了浦东新区图书馆办了张借阅证,借了些书,平时挤挤时间看看书,补补知识。某日,和室友几个搓了顿小龙虾,不得不说,吃龙虾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要命活,斯文人吃不了。吃完晚饭,也抱起吉他,吹起口琴,拎起跳绳,dance起来,偶尔,翻起一本古诗词,读着读着,泪流满面,激动难平。
大概到上海的人都是这般模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