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是在去年十一月底左右开始硬着头皮阅读英文文献的,在此之前我更多的是读中文的,英文大多看关键的地方,很少仔细阅读。
但是过了两三个月之后,我发现很多的中文论文质量实在一般,特别是在我的专业,就更一般了,经常缺少关键数据,比如上个学期我一直在搜集电离层磁层的一些数据,但是得到的往往都是缺失严重的,导致我一度觉得目前的研究现状就是数据不足,后来读了一些上课老师推荐的英文教材之后我才发现目前的数据远远大于我的需求。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图表质量不好,有些都不知道是几手截屏的高糊图表,包括一些博士论文,一篇论文中图表分辨率不一样,明显的不是自己画图。其实这真的是目前很多中文期刊的现状,之前上汪景琇院士的课的时候他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他也很无奈,学生要毕业啊!
这个现状一时是难以改变的,从那之后我开始尝试认真肝英文文献(其实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有些课老师要求结课考核是阅读三篇英文文献,并用英文写PPT报告。就连英语课也是用英文翻译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等等)。由于个人的英语水平实在难以启齿,所以开始阅读的时候自己是很暴躁的,有时候一个晚上就只能读一段,转头还忘的那种。元旦的时候所里办晚会,我提前去见一下导师,问及我的阅读情况时我跟他抱怨了一下,他也笑了,估计是回忆起了什么哈哈哈哈
目前我的英文还是那么菜,英语课照样上不好,但是阅读顺畅很多了,两三天能够阅读一篇十一二页的文章,如果是中国人写的话会快一些。这也是我发现的有趣的地方之一,外国人的文章会难一些,包括词汇和句子,我目前读过的最难的论文是Fenner的关于月球表面带电的论文,总共十二页,我已经断断续续读了三次了,每次都读不完,句子特别长,一个句子内部的意群一个连着一个,我经常暗骂他为什么要这么多意思都放进一个句子里面。而中国人写的论文没那么多从句,思维也是中国思维,断句断的好好的,词汇也简单,读起来就舒服许多。而且,中国人写的英文论文很多质量也是很高的(为啥投中文期刊质量反而不好呢,好奇怪)。
现在我还在和英语搏斗,英语真的太难了,加上我兴趣又不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无障碍阅读。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翻译软件,但是倔强和偶尔闪过的清醒的念头使我到目前还没用翻译软件阅读(毕竟作业、课件和课本全是英文,一旦开这个口就基本宣告以后没有走科研的机会了)。
啰啰嗦嗦又是一堆口水话,毕竟在家里快憋疯了,而且每天都要承受这样的摧残,我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连学习FPGA的课本课件作业也是英文的,这个国内教程很多啊,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