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67阅读
  • 2回复

对的善良和错的善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杨秀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3-14
春秋时代的鲁国定有一种法律,凡是鲁国人被别的国家抓去做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很有钱,虽然也替人赎回被抓去的人回来,但他却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他不肯接受赏金,纯粹是帮助他人,本意是很好。但孔子听到之后,很不高兴地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

孔子的理由是这样的: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做了以后,能把风俗变好,可以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而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觉得爽快称心就去做。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么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都不肯去赎人了,只有那些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另一个例子是,子路看见一个人掉在水里要淹死了,子路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地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发地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赏金是好的,子路接受牛是不好的。不过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所以说,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的效果,而要讲究是不是会产生流传下去的弊端;不能只论一时的影响,而是要讲究长远的影响;不能只论个人的得失,而是要讲究它关系天下大众的影响。


注:故事摘自《了凡四训》,来源于网络。
《了凡四训》网站:www.liaofansixun.com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先生写的一本书。如果你想改变命运,这本书是必读之物。明朝思想家袁了凡先生留给儿子的家训,四百年来穿越时空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王永羲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2-14
受教了
离线龙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12-10
对错也不是绝对的,孔子的思想是考虑了更多的人,并不仅限于自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