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次相聚,每个人都付出了时间、精力甚或是金钱。
(一)我们先看看彭先生在那段时间里的行程:
1月初彭先生利用元旦假期,以及平时的一些空闲时间,大致完成了他演说用的3个PPT(幻灯片)
1月13日从香港出发,前往美国
1月24日(腊月二十九):从国外回到香港
其间途经加拿大温哥华、美国迈阿密、英国伦敦等地,每到一个地方,都给我们发回来当地的照片和他的一些见解。
1月27日(正月初二)中午出发去深圳,搭乘晚上的飞机至张家界,未作停留直接赶往保靖,到达保靖时已是1月28日的凌晨1时。
(1)意味着他只有2天的时间留在香港和家人度过,此间还要作时差的调整;
(2)他原定的是1月28日晚上从深圳起飞至张家界。为了早一天到保靖好为聚会作更充分的准备,他提前了一天,于1月27日就飞往张家界,因此错过了1月28日上午的一个会议。就是说为了我们的相聚,他更改了早已制订好的公务日程,在取舍中把我们的相聚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1月29日:一天的时间主要都是他在说,算起来那天他大概作了5—6个小时的演说。你们有没有试过在一天之中说上5个小时的话?
另外你们都看见了,演说的时候他是一直站着的。因为一直只用一条腿作支撑,这个姿势影响到了他的身体。我当时没有注意到,演说间歇时(即中间休息时)他在不停地扭动肢体做调整。可能那时候他就已经觉得不太舒服。1月29日我们做完总结时已经太晚了,1月30日早上用完早餐、照完相后,医生才来给他作了个检查。
上了年纪的人,身体的恢复力是不怎么好的。
彭先生已经66岁了。2008年12月15日他在贵州出差时落下的感冒和咳嗽,直到保靖聚会时也没有痊愈。不知道在保靖给我们作演说时给他身体留下的伤痛,会不会持续很久才会消失掉。
……
这是我总结的彭先生为我们的保靖聚会所作的一些付出。但我知道,我的描述并不完整。
(二)基金会里的其他亲人,每一位同学,也为这次相聚作了付出。
特别是担当接待、组织工作的亲人们:
吉首的彭家钧老师,田虹女士及周福宇老师(田虹女士的丈夫),担负着吉首、衡阳18位人员的联络、集合、交通安排等任务。尤其是冬天的行车安全和非常难买的火车票,让他们一直绷紧着神经。周老师则一直默默地为大家拍照和摄影。
从深圳过来的彭家佩老师及其爱人周老师。除彭家钧老师外,这两位老人是所有亲人中最年长的,身体也最弱。他们的女儿女婿们都要他们坐飞机来,但因为衡阳的5个同学都是坐火车到吉首,两位老人坚持着要坐火车。因为他们向5位同学的家长承诺了,一路上一定安安全全的把孩子们带着。只有坐在同一辆车上,他们才会放心(从深圳坐火车到吉首需要18小时。火车票非常紧张,他们只买到了硬卧)。
保靖的彭丽明女士以及他的爱人龚先生。龚先生一直忙前忙后张罗,我们吃饭、唱歌他又从来不参加,所以很多同学甚至可能还没有认识过他。30多个人在他们家开会和用餐,让两位老人很紧张——当然也很高兴(我虽然不会做饭,但我知道做饭的人最喜欢见到的就是吃饭的人吃得津津有味)。为了我们初四中午的午餐,即那个最为可口的米粉,他们很早就开始做各种准备。本来想让大家几餐饭都在他们家吃,但仔细一想,两位老人觉得实在是招待不过来,才放弃这个打算。因此他们很有“没有当好主人”的惭愧感。
保靖的龚曼华女士及其爱人罗健先生,以及他们的女儿罗昱曦。龚曼华女士在保靖县政协工作。年底于各单位都是最忙的时节,我和她各自都很忙。距离聚会的日期越来越近,我们还没有把聚会的方案做出来发给彭先生看。为商谈相关的事宜我需要和她通几个电话。但她找我时,我总是不方便讲电话;我找她时她也不一定有时间。后面,要么就是我晚上9点之后打给她,要么就是她在周末打给我。她周末打给我时也是在去办事的路上,因为在路上她才有时间和我讲电话。
可能很多同学没有仔细见过的龚子曦先生(彭丽明女士的儿子,龚曼华女士的弟弟)。1月27日晚上,他在张家界等着从深圳坐飞机过来的彭先生,连夜开车把彭先生安全接到保靖。后面因为他爱人马上就要上班,他们一家比较早就离开了保靖返回长沙,没能和大家在一起。
已在上海安家落户的田军先生是知道消息后专程带着太太从上海赶来参加聚会的。
彭对喜书记、龙靖波书记等几位领导,也是专程从长沙和吉首赶来。郭氏基金会的几位同事,保靖民族中学的刘老师,都很热心地参与了会议。
我们当好好珍惜这段缘分,严格要求自己,早日长大成长,方可不负他们切切的心意。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09-02-15 01:4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