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53阅读
  • 9回复

分享《这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尚迎芳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0-05-14
 2009年7月12日,北京一所大学的校内银行突遭抢劫,一个小时后,抢劫10万元的歹徒在超市束手就擒,丝毫没有反抗。
  
歹徒的身份令人吃惊:是该校等待毕业的小伙子黎立。6年前,黎立以高出分数线39分的优异成绩从农村考入这所学校。之前,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中挂满了他的奖状,也是全村人引以为豪的“第一个大学生”。有关部门察看了黎立作案前留给父母的一封遗书,给出了“自杀式抢劫”的判断。
  
黎立何以要“自杀式抢劫”?从黎立过去6年的经历可以发现,他背负着太多不属于自己的负担:临上大学前,黎立全家为4年的2万元学费发愁,最后,已有男友的姐姐表示“外出打工!弟弟一天不毕业,我一定不结婚!”然而,大学四年级时,为了不向家里要钱,黎立疯狂打工,以至筋疲力尽,无暇学习。结果,毕业考时有4门功课“陷落”。
  
黎立对家人谎称:已在北京中关村找到了修电脑的工作。之后,当姐姐告知“自己结婚”时,电话那头的黎立哭了。此时,来自家里、村子里的压力以及未能报答亲人的内疚,已使黎立的今后蒙上了悲剧的色彩。
  
很快,学校以“补考生必须搬出学校”的规定再次提醒了黎立的身份:延期毕业生。黎立原先并不严重的结巴开始变得严重,请他做家教的也越来越少了。当黎立度过5年零6个月还是未能通过补考,只能领取“肄业证书”的时候,他的家人还以为他在北京过得很好。
  
有人说,这“肄业证书”是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对这样的学生,在哪些环节上可以挽救呢?黎立作案前曾因奶奶生病回过老家,临走前一晚,他有过一个极为反常的举动:硬要支开父亲,与母亲同睡一床,并反复对母亲说:“你不该生下我!我有病又口齿不清!”专家由此指出,大凡需要走极端的人,都会先语言后行为。黎立此时已在内心将自己“儿子”、“孙子”、“天之骄子”的角色全部否定了!然而,黎立母亲对儿子内心的极端情绪,当时未能引起任何警觉。假如,家人能再留他一天,给予一份情感的支持,是多么重要啊!

假如,学校当年能对这样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引导他及时融入大学的人际新环境;假如,黎立也主动去寻找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为自己找到在新环境中有效的宣泄、沟通的途径,尽快找到自己力量的支点……,然而,一味指责黎立或是一味指责学校和社会,都已是不妥了。

  之所以写下此文,是因为还是有一些大学生,目前正处在上述类似黎立经历的环节中!
离线尚迎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5-14
这篇文章是在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内网上读到的,我觉得写得很好,对我们有一定启示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都找到自己力量的支点。
离线郑志龙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5-15
很多事情看似走投无路,但是静下心来耐心细想依旧存在很多解决之道,大可不必走极端。走极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愚蠢。
      情绪左右了你,你死定啦!不学会坚持,你什么都做不好!
离线欧阳于蓝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5-18
学校和社会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机构啊~
学校也应该开一些心理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走向正常的道路
离线彭波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5-22
亲人的关切是他内心最重的负担。
    偏爱天才与疯子,
    觊觎一夜暴富或突然猝死,
          梦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离线王友胜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5-28
可惜了。耐人深思。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5-28
好可惜啊,要找准自己的驱动力!这样努力才有价值。
离线龙涛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0-05-31
悲剧,大家社会给的关心太少~
加上压力太大~~如果要是有个人能够陪他聊一聊,哪怕只是听……
估计结果会不一样吧~
夹在书中的枫叶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的心中长久的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离线王涛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06-26
每个学校都有心理咨询方面的帮助,但在中国看心理医生的人极其少,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心理上的问题
这也是促使这些问题的一原因吧
离线向芃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06-27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