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77阅读
  • 5回复

“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彭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8-31
      去了几个偏远的土家寨子,不时的想着小时候西沙的情形,记得那时上一次街就能兴奋好几天,给同龄的孩子说着见到了什么,互相攀比着,生怕别人说的比我多。由于交通的不变,村里只有唯一一架拖拉机拉客运货,去城里人也一天不少,车上车下,只要是能呆人的地方是绝对不会空着的,要是按照现在的交通规则,那可有的罚了。
    现在有一些旅游开发项目走进了土家,但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像龙山捞车的开发,修筑的风雨桥成了世界之最,但住在摆手堂的一老婆婆叹息着今年村子的不热闹,她看着我不像村里人便又以为有客人来了,但失望只有我一个。她想着以前的敲锣打鼓迎客人的日子,也抱怨着开发商拆了她房子久久没有重建,以至于暂住摆手堂。也许很多原因,但唯一的一条乡级公路经过我想影响应该不小。但这样使得我见到了不少原生态的民居和风俗习惯 。我的村子是幸运的,碗米破电站的修建带来了一条非常不错的路,给我们的出入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于是有钱的就拆掉了祖上留下来吊脚楼,以盖二层小楼为自豪,典型的土家民居大都不复存在。以至于本身薄弱的土家文化更失去了一种实物依靠。现在想想在长沙彭先生说起的“流”这个字,重要但也要有分寸。
         
   
离线张媛媛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8-31
在改变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留传统,保留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
离线龙涛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8-31
是啊,我家那边很多苗族的孩子从小就不学习苗语了,甚至他们的父母有些都不会说了
夹在书中的枫叶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的心中长久的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8-31
人不能忘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是一样,虽然可能并不能完全地保留住完整的原生态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8-31
我想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在中国尤其复杂,很需要化繁为简的手法来处理。
离线刘格斯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9-01
其实我很羡慕会说民族方言的人。
刘格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