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田元节
|月会主题:
你在中国吃什么
作为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中国的美食种类繁多,鲜美可口,享誉世界。中国素有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粵菜,川菜,湘菜,闽菜,浙菜,苏菜以及徽菜。有诗言:湘潭香酸辣,最辣属西川;粵菜重养生.苏菜口味甜;浙有蛤虾蟹,闽菜汤味鲜;徽菜火攻旺,鲁烹技法巧。每一种菜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大家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都喜欢吃些什么菜呢?有没有哪个地方的特色菜给你留下了特别的记忆?期待大家的分享。
|注意事项:
① 发言须紧扣主题 ;
② 为节约时间,请与会同学提前把发言写好 ;
③ 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
④ 会议开始后,请同学们免掉问候,直入主题 ;
⑤ 迟到的同学无需在群里向大家致歉,私聊会议主持人就行 ;
⑥ 主持人会提前将发言顺序通知到大家 ;
⑦ 会议期间请听从主持人的引导,严守会议纪律 ;
⑧ 会议期间字体统一设成: 11号、宋体、黑色 ;
⑨ 会议期间回复讨论中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
⑩ 会议期间请避免跑偏话题,节约时间 。
|个人发言:
【周小诗】大家晚上好鸭! 美食在中国遍地开花,各个地方的美食不尽相同,甜口、咸口、辣口等等,各有所爱,各有所长,但是作为一个湖南娃子,我还是想说,湘菜才是我的最爱。虽然还没有吃遍中国各地的美食,没有尝遍各种特色的口味,但是就目前我所了解的、我所体验到的,还是只有湘菜深得我心。在安徽读书的我,一开始觉得好像安徽也吃辣,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的样子,但是当我每次在久违的吃到湘菜时,发现还是很不相同的,同样的辣椒炒肉,安徽就完全没有湖南那个味,少了一种香气,或许是湘气,当舍友老妈(PS:舍友老妈湖南人)带来她自己炒的牛肉时,我突然又发现,我在安徽还真没吃过这样的芹菜炒牛肉,然后突然十分想念我老妈炒的各种菜,发现安徽的辣果然不是湖南的辣。还有上次去吃东北菜,分量确实很足,味道也很好,东北同学也说做的很正宗,但是看了看一桌的甜菜,突然悲重中来,爱吃辣的人的悲哀,也有幸吃到了正宗的锅包肉,但是就算是名菜,也不能阻止我对酸酸甜甜的它的不爱,于是再次想起湘菜,又是悲重中来。
上面说的可能有些许夸张,也有喜欢吃的别地特色菜,比如麻辣香锅,也有讨厌吃的湘菜,比如剁椒鱼头,但是综合评价来讲,湘菜还是最合我心的菜系。
【蒋丹】家人们晚上好:
在湖南长大,那吃的最多的肯定就是辣菜了,不仅是用来入味,红艳艳的辣椒在装饰摆盘上也是很好看的。从小到大,除了一些清汤白菜,基本上其他所有菜都是要用辣椒炒的,吃起来时辣味在嘴里游荡,一边擦汗哈气,一边继续往嘴里塞辣椒,最后喝一大杯白开水,整个嘴巴以及周围一圈都是被抹上了一层红色。而除了辣菜,我吃的最多的就是“糖醋排骨”,不过我的糖醋排骨并不放醋,而是放大量的糖炒热成浆,最后把排骨放下去挨个儿裹上一层厚厚的糖,因为糖放的太多导致在家里这菜基本只有我一个人吃……再之后来了杭州,这里的菜就很少有辣椒了,整体偏甜偏清淡,起源于浙江的糖醋排骨,在这里的做法又与我家里的不一样,吃起来味道也完全不同,更注重了又酸又甜的口感。排骨的外头裹上的也不是糖浆,而是一层粉,下锅炸好了后再捞出来与糖一起炒,最后淋上醋。
感觉我自己嗜辣也嗜甜,喜欢比较单一的口味,对多种味道融合在一起的不太感冒。也希望以后能吃到中国更多独特口味的菜系。
【罗子雄】亲爱的素兰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
很奇怪的一件事是,在大学之前,也就是没出省之前,我很少会有“自己吃的菜肴很美味”的这一想法,因为每天都是吃的家常菜,觉得可能各省人吃得差不多。
但是,出省之后,我才知道湘菜原来这么美味,记得去年去厦门玩,在厦门吃了三四天之后,回长沙朋友带我去了家很普通的湘菜馆,但那次我觉得湘菜简直惊为天人。剁椒鱼头,皮蛋擂辣椒,小炒肉……以至于现在来北方,我周围有些朋友不吃辣,我觉得他错过了世界上1/4的美食,实在是可惜。
烹饪真的是一门学问,有些菜肴追求原汁原味,有些菜式又过于重口味,都失去了食物本身的味道,我觉得湘菜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种平衡,辣香入味,同时也不会完全掩盖食物本质。
打完这段话,我又想去湘菜馆了。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向宇龙】说到印象最深的一道菜,对于我来说,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青椒炒腊肉,腊肉算得上我们湘西的特色之一了,每个人的家都备着有腊肉,并且每家的烹饪方法和搭配也有很多不同,有直接蒸的,有和辣椒炒的,有和笋干炒的等,因此味道自然也各有特色。在我们家,腊肉主要和青椒炒,这也是我对于腊肉最初的印象,之后有下厨的机会,这道菜也是能够很快上手,味道也不会差很多,因此,这道菜也是经常出现在饭桌上,每次想到家乡的味道,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它。小时候的我可能觉得瘦点的腊肉比较好吃,现在越发觉得那种肥瘦相间的腊肉才是这道菜的灵魂,每次想到,都会忍不住的吞口水,想想都好吃。并且原来的腊肉是与过年息息相关的,熏腊肉(那会还专门去收柚子皮,橘子皮拿去熏),以及制作腊肉等,让我感觉这种食物是那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吃上的美味,过年吃着才格外香。现在,对于食物的选择也逐渐变多,虽然不能说经常吃上这道菜,但还是过一段时间就会馋着想来在上几口,这也算是我刻在基因里对辣椒炒腊肉的喜欢了吧。
【李喜】素兰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下面是我的分享: 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很长一段时间应该都在与饥荒作斗争,古语也说:民以食为天。吃从来就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招呼语是您吃了吗?对人好也是送吃的怕人吃不饱等等。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觉得自己还是正宗的保留了湖南人吃辣的特点。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很多时候是用碗蒸一碗辣椒沫,很容易下饭也使得我从此脱离不了辣,虽然已经很久不吃这个了,但吃辣算是刻入骨髓了。
具体菜的话,可能从小到大吃不腻的第一道菜是辣椒炒蛋了,就是辣椒剁碎跟鸡蛋拌在一块做成蛋饼那种。另一个就是辣椒炒肉了,我身边的稍微熟悉我的同学朋友跟我聚餐时基本都开玩笑说我们点就行,给李喜留一个湖南小炒肉……每次让我点我基本都是点这个。但这两个菜还是我妈做的最好吃,现在周末自己也经常做,水平肯定比不过我妈,但我也自认为比外面饭店里好吃了。
另外说到吃辣,不得不提下益阳的麻辣烫,那还是家访期间,现在还对自己吃了一个中辣的豆腐串就喝了两瓶怡宝水记忆犹新。老板娘一开始建议我吃微辣的,我硬要吃中辣(本来想重辣),这时笑着说一般大家都只吃微辣的,重辣的更是几乎无人问津,中辣也很少人吃,那一次我真是服输。
总之,吃是一件大事,但我们得感恩已经仙逝的袁隆平院士和千千万万的为保障粮食生产增产的科研工作人员,感谢提供粮食辛勤劳作的土地人。铭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马慧龙】作为一个地道的湖南人,我是非常喜欢吃辣的。最为喜欢的美食当属麻辣牛肉面和重庆烤鱼了。什么香辣蒜香之类的都不太合我的口味。湘潭附近的美食比较好吃的也就是重庆烤鱼了,辣味十足。学校内就是食堂的麻辣牛肉面,。一开始我还不清楚学校还有这种美食,后面还是同学提起我才去吃的,后来天天早上就是去吃面,搞的我现在对面条有一种恐惧感,因为我这一个学期早上或者中午以面条过日子,实在是吃怕了啊啊啊
【王胜博】素兰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美食真是一个谈不厌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不同派别的菜系都各有风味。对于我来说,我在湖南,广东,贵州,四川都吃过,所以我就简单说一下自己的体验吧。
首先我的家乡湖南,湘菜印象很深的就是青椒焖老鸭,剁椒鱼头这一类的硬菜。因为这样的菜在别的地方就不是这样的味道。首先用大量青椒作为辣来做菜,就和四川用红油干辣椒,花椒和豆瓣酱做辣很不一样。湖南的辣是黑酱色的,是浸入菜里面的,单看肉是看不出来的。剁椒鱼头,用鱼头做菜别的地方应该也少有,何况是铺上大量剁辣椒和姜蒜。但同样,酱汁也是黑色的,不全靠红油来染出色泽。
四川和贵州的用料都偏向于蘸,我觉得味道容易浮在表面,不过麻辣的味道我也慢慢接受并且喜欢上了。但是豆瓣酱染出的红油和红辣椒吃起来只是油的辣,但是酱汁和菜并不会太辣。但是四川的郡肝,牛肉做的是相当好吃的,牛肉也比别的地方便宜,质量好。很多牛肉干都是四川来的。贵州火锅喜欢用酸汤,特产是酸汤鱼,不过鱼不像湖南的清水鱼,贵州的鱼偏厚,有一种鱼还是比较脆韧的,很特别。四川本地人吃火锅都是直接红汤,不像我们外地人一般点鸳鸯锅怕受不住辣油。
广州吃的不多,但是对肠粉和汤印象很深,感觉特别鲜美。可惜我们家都不怎么吃海鲜,一般也只点鱼和虾,吃不来别的。
以上就是我对吃过的菜系的看法了,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陆志威】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呀! 说到吃的,那我可就不困了,我小时候比较挑食,长大了倒是吃什么都香香,出了湖南之后也没有什么水土不服的,目前吃过的各种小吃美食都觉得很棒,没觉得有不好吃的。平时吃的最多的学校食堂,量大实惠还好吃,然后往外面是各种小吃,后面再讲。光在我们学校外面一条街,就有锅贴、无锡汤包、馄饨、杨国福麻辣烫、黄焖鸡、京式羊肉火锅、各地面馆、全国连锁的沙县小吃和兰州拉面、安徽特色地锅鸡、淮南牛肉汤、老乡鸡、蒸小皖。奶茶店和甜品店也一堆堆,其中还有安徽特有的甜品店巴莉甜甜,可惜没有安徽的奶茶店卡夫卡。开得最多最火的还是川菜,比如巴蜀人家(他们家酸菜鱼最好,各种凉菜也好)、四川串串火锅什么的。平时出去和同学们吃饭,还有其他地方的美食,比如西北菜晋家门啦(蕨根粉我超喜欢),东北王食府啦(锅包肉超棒,还有个椒盐平菇不知道是不是东北菜),和小诗还去吃过韩式烤肉,和喜哥吃过牛蛙煲,都很棒。
以下附上小吃名单,小诗所在的合工大那边还有小吃楼,太羡慕了。
:#今天你肥西了吗
肥西路槽郢路夜场(2021.6.3实录)
(从路口西北角沿肥西路侧北端开始逆时针统计)
西北区(7摊)
海南清补凉 7元
炒饭炒面炒河粉 8元起
香辣花甲米线方便面粉丝 10元起
口口香麻辣串 按串计费
神他妈给力土豆 小份6元大份8元
鱿鱼卷饼 6元起
鸡蛋灌饼 4元起
西南区(8摊)
甜品摊 按甜品计费
烤冷面 5元起
水果摊 按量计费
肉夹馍 7元起
臭豆腐 6元/8元/10元
面筋蛋卷摊 烤面筋2/串,5/3串;蛋卷4.5元起
煎饼果子 7元起
烤串摊 按串计费
东南区(9摊)
芙蓉卷饼 8元起
温州瘦肉丸摊 肉丸7元/10元,锁骨6元/8元/10元,
小馄饨6元/8元
烤串摊 按串计费
武汉热干面 热干面凉面凉皮均6元起
卤菜摊 按斤计费
汤圆冰粉冰酒酿摊 汤圆4元,冰粉7元,冰酒酿4元
天师铁板豆腐 5元每份
炸物摊 香港鸡柳、脆皮香蕉、薯条、香肠、锁骨
多数10元起
鸡蛋灌饼 4.5元起
东北区(13摊)
周黑鸭 卤物按斤计费
炒面炒饭炒河粉 8元起
烤冷面/手抓饼摊 5元起
未完
【田鹏华】素兰家人们晚上好! 这次的月会是关于美食,说实话是最近最接地气的一次了,美食这个话题一旦打开就很难消停了哈哈哈,这波主题投票给满分
湖南最出名的是湘菜,湘菜讲究色香味,一道好菜,酣畅淋漓。我自己也是很喜欢有辣味的菜的,不过现在我已经不敢经常吃辣椒多一点或者口味重一点的菜了(可能是最近脱发严重吧),所以就讲讲浙江绍兴这边的菜吧。
绍兴这边是非常正宗的浙菜,口味比较淡,印象最深的是吃螃蟹,上个国庆室友一起去的同学家,他家是新昌的,叔叔阿姨很热情,桌上摆的都是螃蟹大虾什么的,还有卤鸭醉鸡很多我没见过的菜,不过有一点,完全不见辣椒。我很想试试螃蟹但是本身从来没吃过螃蟹,对着那个色泽橙红,两个夹子还有黑毛的属实无从下手,阿姨看出了我的窘迫,用绍兴口音的普通话问我是不是不会吃,我点头,阿姨马上告诉哪里是腮哪里是黄,哪里能吃哪里不能吃,总之教了一阵,我信心满满的拆了一个,废了老大劲,沾上浙醋,口中的蟹黄蟹肉,除了醋的味道,别的我觉得是蛋黄味道,不是很吃的惯,不过为了表现出对阿姨厨艺的肯定,脸上洋溢着吃了螃蟹的快乐,哈哈哈一言难尽,最后那顿饭,就着有点辣味的泡椒凤爪干完了。
最正宗的绍兴菜就是这一次,满足了好奇心,可以说是很不错的体验。
【吴吉海】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上大学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吃不惯的菜就是锅包肉,在家吃辣吃惯了,遇到这种酸甜口的菜不太能接受,可是东北人经常点这个,多吃几次就会觉得不当菜吃挺好吃的,酸甜酥脆。离家久了之后也不再无辣不欢,经常不放辣椒我也爱吃。
东北人喜欢炖菜,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最想吃的一道菜就是猪肉白菜炖粉条,来大连以后终于吃上了,感觉就很香,白菜炖在肉汤里有多好吃不用多说,吸满汤汁的粉条吃起来也很让人满足。除了猪肉白菜炖粉条,其他炖菜也好吃,什么铁锅炖大鹅,铁锅炖鸡,铁锅炖鱼,都能让我会想到小时候在农村的灶台上用大铁锅做饭的感觉,吃起来就很香。
现在最想的还是学校附近买的烤生蚝,个头大,新鲜还便宜,在学校的时候,到了吃生蚝的季节,经常跟同学在寝室点,啤酒加烤生蚝,喝完一罐跟同学们一起一通胡说然后睡觉,第二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陈有兰】亲爱的素兰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说起在中国吃什么,我就想到湘西和成都各种美食小吃。
刚来到成都的时候,对这里食物的第一印象就是炒肉有肉酱,而且每一顿离不开各种花椒。我一开始的时候是不喜欢这样有酱的肉,感觉和家乡太不一样了。现在吃了很多次食堂还有中餐馆的饭菜,已经习惯裹着酱的肉肉了。我很喜欢吃食堂里的鱼香肉丝,里面的肉就是被一层特制的酱包着的。鱼香肉丝是一道四川特色菜,酸酸甜甜,里面的木耳特别好吃,而且搭配的太妙了,看着很勾食欲。前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吃成都的皮蛋,因为它居然是黄色透明的,很好看,也很好吃。我有一周连着去中餐馆四五次,就为了它,哈哈。还有,回锅肉麻辣带香,只要不要炒太焦,肉吃起来肥而不腻。成都有很多很多美食,宫保鸡丁,兔肉,麻婆豆腐……
想到家乡的美食,我有点说不上确切的名字,实在是家里的每一顿都太好吃了。我最喜欢各式各样的豆干,感觉比起湘西,成都这里的豆干品种少了点,有很多都吃不到。每次回到家,我第一顿想吃到简单的青椒炒豆干,可以配好几碗饭。还有,湘西的包谷酸、油粑粑、蕨菜都是我难忘的味道呀。中国的美食真是多种多样,希望以后尝到好多好多好吃的,每个菜系得感受一遍。期待家人们分享的美食,我可以先脑补脑补。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吴伟】素兰的家人们,大家好! 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想在毕业后回湖南找工作。在那段时间,在学校这边没人说话,更要命的是,吃也吃不好!!!我就想,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不如回到湖南的,至少能够吃到熟悉的食物,吃好了人就踏实,就不会感到孤单。
北京的节奏太快了,特别是对于我们在校的或者刚刚毕业的。学校的饭菜以安全放在第一位,宿舍没法生火做饭;而刚刚毕业的,被老板呼来唤去,可能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都很难吃到可口的饭菜,平日吃到的,许多都是工业产品,比如饺子,比如调味包,味蕾都快麻木了。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在湖南的朋友采蘑菇,采到的蘑菇金黄油亮的,非常诱人,我就更加想回去了。不过想归想,实际上大概率不会回湖南找工作,北京机会多,客观上更加有利我自己的发展。如果只因为莼鲈之思,我就回去了,多少有点不成熟。
不过,由此可知,吃有多么重要!
作为一个湖南人,辣味是根植于基因里面的。实际上,在家里我是个久在外地不能吃辣的人。但是,一到外地,特别时在外面待的时间超过半年 以上,我就特别想吃辣,否则就像失了魂一样。虽然到真正要吃的时候吃不了多少,但我就是人菜瘾还大,油、盐和辣椒构成的纯粹的味道,能一下子把我带回湖南凤凰。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湘菜外卖,每一次我都点蒜苗腊肉,还有一小盘辣椒皮蛋。前面说过我属于人菜瘾大类型的,那盘辣椒皮蛋我吃不了多少,顶多一半,但是必须要有辣椒作陪衬,这顿腊肉才够完整。腊肉的做法,我以为要和湖南的酸辣椒一起才好吃,腊肉的油香,而酸辣能解腻。天生一对,就是形容这俩食材的吧。
其实,我们学校附近还是有很多好吃的,但是有点贵,量还少,吃饱且吃好的成本太高。看着日渐消瘦的卡余额,我更加思念高中时十几块钱就能吃的很满足的小馆子。
除了湖南菜,我还很想念西安的面食,西安的面食,除了给人碳水和脂肪的满足感,分量也有满满的诚意。还有土豆片夹馍,简直穷学生的最爱。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
【彭昌俊】家人们下午好,
说起好吃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爷爷把猪肝切片放在铁钳子上,架在火上烤,再配上一些剁椒,吃起来很舒服,而且吃烤焦的猪肝对眼睛好。还有去年过年回家,吃到了熏猪脑壳肉,用猪脑壳肉来炖汤,还有一种是和辣椒炒来吃,感觉特别好吃,感觉过完年我都胖了十几斤(主要是在家没出门)还有一种下饭菜不知道你们吃过没有,用腌制的藠(念睡觉的觉)头和辣椒一起炒了,然后吃,冷了吃又辣又脆,贼下饭。
【邹春阳】素兰家人们,晚上好!就是前几天图书馆抢不到座,窝在寝室搞复习的时候,点了一个湘菜馆的辣椒炒肉,才突然回味起,湘菜原来是这样美味。 因为室友都是北方人,其中一个是新疆人,每每一起吃饭的时候都不遗余力的向我们传达新疆菜的美味,与此同时尝遍了学校周边的各种新疆风味餐厅。但每次她都觉得不大行,差别太大;而我不知道何为正宗,每次都觉得还行,可以,挺好的。可能是听她讲的多了,就越发坚信了,新疆菜是非常可的。与此同时我跟子雄师兄看法一样,从没觉得我从前天天吃的湘菜有什么特别好吃的。但是就在前几天机缘巧合下,室友让我关注一个公众号,领饿了吗红包,只能限定商家使用。一堆选下来,就那个湘味钵合适了。收到外卖后,太惊喜了!!!就是熟悉的那种味道。肉片炒的刚刚好,不厚不薄,可能勾了一点点芡,口感很好,然后辣椒,跟费大厨炒肉里的不一样,个人觉得很火的费大厨炒肉口味偏重,各种调料仿佛放的有点多,盖住了肉原本的鲜味。然而那家外卖,似乎还有一点柴火炒出来的感觉,饭和肉混在一起,有点那种柴火香。不常下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反正就是超级好评!!!也就是这顿外卖让我在和室友吃了这么多顿北方菜后,才醒悟过来,湘菜才是永远的神。那些北方菜式,我只会觉得还行,挺好,只有吃到这种正宗的湘菜和我小姨父做的大菜,我才会忍不住向人推荐,赞不绝口。可能出了菜品本身,还有一种熟悉的味道让我更加留恋吧。此后那家外卖店反正是记住了。
【龙志远】素兰的家人们晚上好!下面是我的分享:
作为人最基本的两样东西吃饭和睡觉中的一个,大概也是我们这辈子坚持最久的一件事吧,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是要花在吃上面的吧,那要是再算上粮食的生产、食物的烹调,时间就更久了。就我而言,后两样似乎都没怎么参与,干饭的事似乎是一直在的,在整个过程中,我更多地只是个享受者,享受他人劳动给我们的成果。直到现在,我呆得最久的地方应该就是家里和学校了,说到吃饭自然也离不开家里的饭桌和学校的食堂了。
家里的饭是最香的,也是最养人的吧。可能因为我妈做饭比较好吃,从小就爱吃家里做的饭,以至于小学每天想着早点回家,就是为了家里我妈做的饭菜了,因为学校的饭菜跟家里比,简直就是难以下咽。我小时候也比较挑食,就爱吃肉,各种小炒肉大概是我的最爱,像什么辣椒炒肉、香菇炒肉,甚至还有炸豆腐炒肉等等诸如此类的都爱吃,蔬菜了么,就只吃空心菜和白菜叶,小时候到了夏天,家里饭桌上的蔬菜基本上就是空心菜。到现在我也还是很喜欢吃空心菜,相比于从前,对蔬菜的接受度更广了。
后来上了初中和高中,基本就没机会天天待在家里了,那时候就每周回一次家,我妈准备的饭菜也很丰盛,基本就都是我爱吃的,慢慢也会做一些炖菜,像什么炖排骨啊、炖牛肉啥的,现在想想想都流口水。这一对比之下,初高中的食堂就感觉没啥好吃的了,填饱肚子而已,依稀记得的是每次下课干饭的热情,基本都是从教室跑到食堂,稍晚一点,食堂排队的人就多了起来,排到了稍微好吃的菜就没了。
再后来,上了大学,就更没机会在家里吃了,更怀念的可能就是一些平常在学校吃不到的东西,像什么腊肉、香肠、葛粑、灌粑之类的一些东西了,每年来学校都会带点腊肉过来吃。我也慢慢发现家里的饭菜是真的养人,每年放假回家,吃饭都会胖个十来斤,到学校几个月又慢慢瘦下来,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我们饭桌上的饭菜都来之不易,也要多珍惜跟家人一起吃饭的机会!
【彭坤楠】各位家人们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
美食应该是不同的食物对比而出,在这其中美味的食物而称为美食。
既然我在兰州,那就先说说兰州我的所见所吃,兰州给我的印象就是烧烤摊,硬货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兰州的烤羊腿,说起烤羊腿,我想象中应该是瘦肉,但是实际上肥肉要更多一分,我跟我室友们在烧烤摊上看着它烤肉时候,那一份肉香味以及听着肥油发出的滋滋作响着实让人充满期待。但是等到送上餐桌的时候,我发现之前所想象的美味全是泡沫,以至于后来再也没有烤过羊肉,这便是一种食物。
每次到了学校都盼着快点放 假,原因无他,只是为了回家里吃到湘西菜,虽然别的菜系也有少许品尝,但是我觉得只有湘西菜才是yyds。在湘西比起小菜而言,我并不是很喜欢吃大菜,这个季节最好吃的莫过于四季豆炒肉、青椒炒黄豆以及冬瓜汤。特别是辣椒炒黄豆,虽然很辣,但是下饭。不形象的说,我在兰州可能就吃非常小的一碗饭,但是青椒炒黄豆在家吃可以干三碗。相对而言,这便是美食,让人回味,正如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那般。
【姚俊杰】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说起美食,这个话题那真的基本上是无人不爱了,毕竟谁会和好吃的过不去呢。大学四年在北京也算是吃过了很多地方,很多东西,自我感觉也算是见识过挺多美食了哈哈哈,就稍微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正如月会主题邮件里所说,我们国家有八大菜系,每个菜系都以当地的省名简称命名,这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食的地域性。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由于气候,环境,习俗的不同,自然也会有不同的烹饪方式与美食风格。我国地大物博,以八大菜系为代表,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类型的美食。
对于我们湖南人来说,必须提起的那就是湘菜了,以香辣为代表的湘菜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东安鸡(我们叫醋鸡),辣椒炒肉,萝卜干炒腊肉…各种菜名信手拈来,无一例外的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辣”。字如其人,菜也如其人,这种火辣辣的风格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湖南人霸得蛮的火辣性格,也只有如此风格的美食,才对得了我们的胃口。
在外求学的这些年,东北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菜系,尽管没有列入八大菜系中,但它在各大城市,各个年龄段的人心目中也都有着一席之地。酸菜白肉,锅包肉,小鸡炖蘑菇,铁锅炖…大份量,接地气是东北菜的特点,也一如东北人的豪爽大气。虽然我吃的少,但我吃东北菜的时候,是真的有一点点家的感觉哈哈哈,反正就是吃着踏实,吃着畅快,以炖菜为主的东北菜,端上饭桌的那一刹那,升腾的热气,暗中带亮的颜色,庞大的体量…一下子就能让我有一种大快朵颐的冲动,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像新疆,西北风味菜,淮扬菜等等等等我好像都喜欢吃,只要好吃就行…这可能也是身为吃货最幸福的事儿了,足不出境就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实在是幸运,我也要好好珍惜,多去各地品尝美食。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秦世芳】各位素兰家人们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 说到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菜,非新疆菜莫属。我记得当时跟组织部出去团建,来到了一家新疆菜馆,我们7个人点了10样菜。好家伙不上不知道,一上菜吓一跳。每一盘菜都特别大份,特别是大盘鸡(盘子都占了桌子的1/4!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点新疆菜一定要小心),连羊肉串的羊肉都有手指头那么粗,用的是真正的红柳木,吃起来特别爽,羊肉也没有膻味。而且新疆那边的菜也是偏辣口,但是他们的辣更多层次,比较注重香辣。而且他们的酸奶好像比平时我们在超市买的那种更酸更粘稠,像是固体。当然说起推荐的菜,肯定有大盘鸡、手抓饭和拉条子,每一个都特别好吃,如果有追求舌尖上的刺激的友友可以尝试椒麻鸡!一句话:非常刺激!花椒麻椒的重口、辣椒的舒爽加上软滑鸡肉真的是绝配了!
【王永羲】谈到到吃什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中旁边的五谷渔粉。高三每次放假或者考完试都会去吃一碗,也不是说有多美味,但是就是吃起来很舒服,吃完全身舒畅,能够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满足感。最喜欢的是酸辣口的渔粉,鲜香酸辣,嫩滑的鱼片搭配Q弹的圆粉,伴着酸辣味嗦一口,就很过瘾。加上便宜实惠的超大碗,还能加粉,对于吃粉胃口大的我来说,简直是完美。吃完还得掂量一下肚子,因为每次都会有点撑,刚出门得走慢点。一直到现在,每次放假路回浏阳我都会去吃一碗,已成惯例。大学虽然也有五谷渔粉,但是大家也知道,食物脱离了原产地之后总是觉得不对味,以致于我每次都劝室友不要吃学校的渔粉,因为我感觉味道差太多了。 高中同学也曾因为我每次谈吃都离不开渔粉,问过我真有那么好吃嘛。可能对我来说,这碗粉不止是因为味道才觉得好吃。整个高中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渔粉的调料了。所以每次提到吃,就会想到高中学校旁边的鱼粉,也不是说特别特别好吃,但是已经变成习惯了。
此外,现在最想吃的还是自己家里饭菜的味道。毕竟最合口味,也最习惯。不得不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家里的腊肉味道了,想来大家也是一样,不过要吃新鲜的腊肉得等到年末了。期待今年的腊肉。
【洪庆浩】家人们晚上好: 上大学前一直以为衡阳有的食物,外面一般都能找到吧!直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有些只是家乡特产,出了家乡,都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真的怀念家乡的卤粉和鱼粉,可惜这就寒暑假回去才能吃到。鱼粉鲜香美味,甚是让人怀念。卤粉微辣香而美味。不仅这样,也只有回家,才能吃到辣一点的东西,感觉河南的特辣约等于微辣,外卖时特地注明多放辣椒,结果感觉一点都不辣,找到商家,商家说:这种辣度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辣了,没想到你这么能吃辣。然后再说说河南的一些美食,我觉得胡辣汤真的不错。胡辣汤味道有点辣,偏咸,反正吃起来微咸微辣的。冬天喝一碗浑身暖和,舒畅极了。
但是不得不说,以前对于家里的味道没感觉,现在才觉得那味道是多么难得,还是要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肖居安】作为湖南人,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湘菜了,小炒黄牛肉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道菜,受限于从小到大的吃辣能力,这道菜其实不是能吃很多,但是很喜欢那种吃起来很香的感觉。然后就是茄子烧豆角了,家访那年,在全省各地都有迟到,味道基本一致,家常菜的典范。还有勾起人食欲的西红柿炒辣椒,这是在家里最喜欢的一道,每次都能让胃口不好的我吃得非常开心。后来到北京上学以后,接触到了更多其他的菜色,要说最快习惯的倒不是哪种菜,而是吃火锅时的麻酱,从一开始不能接收到很快就觉得美味的状态,只花了2个月。不过在北京,炖菜是少不了的,天气转凉以后,清淡的青菜豆腐汤能祛除寒意。
到上海来以后,还没怎么吃过当地特色的,倒是了解到了菜饭这一吃法,和青菜乃至肉末煮熟的饭,特别的入味。还有就是生煎包确实很好吃,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加餐生煎包,虽然以及很饱了,但还是想吃。
说吃的,真的感觉说不完,说了一样就会发现怎么能掠过另一样,就好比现在室友,作为东北人经常做的拌菜,也是和印象中的东北菜不太一样,是要进行切丝然后再拌的凉菜。
最后,看着刚做完的腊肉,人在他乡,还是家里的味道让我控制不了我自己。
【吴凤园】各位家人们: 晚上好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的东西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当我们谈起一座城市,除了谈论的它的经济水平、自然与人文风景,必不可少的就是特色美食了。就像生活中,当我和在另一个城市上学的朋友聊天时,总会问一句:你那个地方有啥好吃的?当我询问刚旅游完回来的朋友时,也总是首先关心有没有遇到什么值得推荐特色的美食。
似乎,一道菜就足以描绘一座城市了,而有时候对于一座城市的思念也总是通过思念那个城市某道菜品来抒发。在学校里,我吃过不同的扣肉。一食堂的梅菜扣肉,用一个小碗装着,最上面是肉,中间是梅干菜,最下面是土豆块,口味中规中矩,谈不上好吃,肉片太薄,汤水太多,而且我总觉得放了太多的酱油。四食堂的梅菜扣肉里是没有土豆的,但口味偏甜,汤水太多,一点都不好吃,所以吃过一次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了。吃过最好吃的还是我们高中学校做的虎皮扣肉。五花肉经过腌制以及煮炸,猪皮变薄变皱,形成一个好看的纹路,我猜虎皮扣肉的名字就是因此而来。肉片切的较厚,吃一口,满满的满足感,五花肉肥瘦适合,经过煮炸蒸几道工序,瘦肉酥而不干,肥肉烂而不腻。扣肉与酸辣子(玉米和辣椒打碎而成的一种食物,也叫苞谷酸)搭配,在肉的四周包裹一层酸辣子又好看又好吃。虽然经过蒸的工序,但并没有留下多余的水分,酸辣子很干很脆,将他和米饭拌在一起,简直不要太好吃。许多地方都有扣肉这道菜,但因为经过各个地方的调整,每个地方的扣肉口味也变得不一样了。
身为一个湖南人,在生活中,我当然更偏爱辣口的菜啦。我喜欢湘菜、川菜,不太爱吃偏甜的苏菜,其他菜系应该都还可以。从南方来到北方,最大的美食收获也许就是被各类面条俘获了心,北方的各种面条都超级好吃啊。
一道菜,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种文化。
【刘欣】在中国吃什么
各位素兰亲人们,大家晚上好!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离不开饮食,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各大菜系色香味俱全又各有特色,香麻辣甜带给我们的是味觉的冲击与舒适。
个人比较喜欢湘菜的辣与口味,可能因为习惯原因,永远吃不惯北方的面食、馒头等。恰恰相反,热爱南方的大米饭、青椒炒肉、干锅花菜,一是因为习惯,二是因为它的菜香与味,很下饭,最重要的还有它是家乡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确实在其他地方很难吃到正宗的湖南辣椒炒肉的味道,但辣椒炒肉总会让自己回忆起家乡的味道,妈妈奶奶做菜的味道。
所以总结起来,饮食上我们所念念不忘的、钟意的菜品除了其色香味,还有一些个人情感,会让我们对某些菜念念不忘。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龙帆】说到关于平时吃的东西,我最偏爱的口味开还是酸辣的,嗦粉什么的都要放很多辣椒和醋,酸辣粉正好满足这两个条件,平时吃的还算多。还有螺蛳粉,不仅辣,还臭,但是真的真的很好吃!我的室友都爱吃,但是我们从来不在宿舍吃,总会相约着去校门口一家螺蛳粉店里吃。我们还特别喜欢重庆火锅,整调料的时候会加很多小米椒,肉肉涮火锅再配上冰可乐,绝了!除此之外,还有小龙虾,烤肉,麻辣烫等都是心之所爱…
【彭清苓】中国美食素兰家人们好,我是彭清苓。
我吃过有名的食物不多,说是食物,其实更像是因为食物后的故事而留下了些深刻的印象。
不知道那种占着芝麻的白色的硬糖是不是湖南独有的。小时候放学后能连蹦带跳地下两座山往家里赶,因为奶奶这个时候总会准我从高高的柜子上取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就装着这种白白的芝麻糖,咬一口脆脆的响,有时候还有点粘牙,但是很甜,甜地天上的云也有了味道。每天一根,是我每天跑回去的动力。
二年级在江苏吃的一盘辣白菜。那时候刚去江苏,一个无辣不欢的湖南人到炒菜都恨不得放糖的江苏我是崩溃的。就是淡淡的味道,吃着吃着就不知所味了。然后半年后的一天是我的生日,姑姑特地找了辣椒给我炒了一盘辣白菜。味道已经忘记了,但是感觉自己在被别人用心对待,所以一直记得。
初中毕业去表姐家玩时真正意识到吃辣与不吃辣的区别。表姐炒了盘空心菜,因为湖北人表姐夫不能吃辣所以只放了一点点,我和表姐作为湘西人觉得味儿一般,豪无辣味。但是表姐夫辣地满头大汗,直吸气。看他满脸通红的样子,我真的相信了啥叫不能吃辣。
有次跟着阿姨吃饭,吃了忘了名字的鸭肉。从来没想过鸭肉可以这么软软糯糯但又一点不黏糊不烂的口感,辣味不多,但入口感觉很奇妙。最后阿姨还给我打包了一些。坐在车上她很轻松跟我说其实他们平常也打包,我知道她是怕我会乱想,但是她会这样特意跟我说一声,有一种暖流流淌在心里。
之前去婆婆家,第一次见婆婆,尝到了婆婆特制的鸡肉和鸡汤。鸡肉味道不太清晰了,但是知道很浓很香,色泽金黄,一看就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做出来的。已经忘了具体味道,但是记得婆婆瘦瘦的手给我夹菜让我多吃点,笑容满面的让我要快快乐乐的,我低着头不敢说话,怕眼泪会不争气的止不住。
经常听说武汉热干面,由于学校很久,所以和室友有幸去尝过。特地找了有名的小吃店,人多的没地方坐,但是好奇心加重了耐心,硬生生地等到了热乎乎的面上桌。第一口就怀疑人生了…这黏黏糊糊的颜色深深的面真的是大名鼎鼎的热干面吗?可能真就…隔了个省份真就区别蛮大。
还有次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参加年会时在酒店里吃到的肉。因为不知道它到底是啥肉,小小的腿的样子,带着根长长的骨头,孜然味儿很入味,香味扑鼻。我和帆帆在桌上吃的不亦乐乎,她眼睛亮闪闪的让这盘肉更诱人了哈哈哈。
在学校收到好朋友从保靖寄过来的自炒的酸辣mer。太香了,不管是拌饭吃还是光着吃都停不下来。有点辣又有点…甜?反正在其他地方没见过,应该是我们的特色吧。而且因为她炒了特地给我寄过来,包了一层又一层防止漏油,我一层一层地打开包装纸后,看着一大瓶红红橙橙的酸辣mer,幸福感满满,吃饭都更有劲儿了。
我是个脸盲,这样一看可能也是个味盲。比起食物本身,一起分享这个食物的人和那段故事能更深刻的让我怀念,所以今天可能有点离题,哈哈哈哈。希望大家每天都好好吃饭嗷。
【高黎明】家人们晚上好。 我是在武汉上的大学,那边菜肴没有特别印象深刻,倒是早市 的豆皮和热干面让人多年以后还是心心念念。武汉豆皮通常是将黄豆、大米混 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其上放上煮熟的糯米、肉丁、豆腐丁等馅料,用油 煎制成的,皮金黄发亮,咬起来软糯嫩香,绝对的美味。热干面第一次吃的时 候可能让人有点吃不惯,我最开始也是这样。没汤没水的,吃起来干干的,搅 和在碱水面条之间的芝麻酱更是让整碗面看起来黏黏糊糊的,有时候你甚至会 觉得像稀泥里的细长泥鳅。热干面就是这样一副不是很讨喜的卖相,制作也简 单,碱水面+腌萝卜丁+酸豆角+葱+芝麻酱+香油,和把和把就成了一碗热干面 。在武汉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吃热干面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后来也不知道是 哪一次寒暑假之后回到武汉再次吃上热干面,竟然异常地香,越吃越香,吃 完一碗还想第二碗,唇齿间的酱香味总会让你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至那之后就 喜欢上了热干面,久了不吃就特想那味儿,每回经过武汉它是必跑不了的一项 。武汉豆皮相对来说更像是正儿八经的美食,卖相好,味道赞,就是制作相对 复杂,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热干面比较下来就有点相形见绌了,特色这一块 是够够的了,味道嘛,对于吃不惯的人,饱腹之选都能算是对它的夸赞了,对 于吃惯了的人,热干面就跟咱湖南人在外总想搞一碗粉吃是一样一样的。
|地区总结
【北京地区总结】对一个常年在他乡生活的人来说,我们所怀念的家乡的那些美食,已经不单单是美食,更是关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杨秀春)
享受人生,享受生活,享受经历,享受美食(姚俊杰)
在美食里找到生活的小确幸(秦世芳)
古人见秋风起,就思念家乡的莼菜、鲈鱼。对今人来说,这份感情也是一样的,我们是因为想念家乡,才对家乡菜的味道念念不忘。
(吴伟)
一道菜品,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我们怀念的是一道菜品,亦是一种与家乡的联系。(吴凤园)
【大中华地区总结】
每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各的,但是要说辣还是更喜欢湖南的辣味。 (王胜博)
身在异乡,更怀念家乡的菜啊! (彭昌俊)
【武汉地区】
饮食上念念不忘的菜,除了其色香味,还有蕴含的情感、曾经的回忆。(刘欣)
喜欢吃辣的菜,可能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向宇龙)
|彭先生总结发言 (感谢杨秀春师兄的翻译)
1. Thanks go to 田元节 for such a popular subject, as 田鹏华 said “这次的月会是关于美食,说实话是最近最接地气的一次了,美食这个话题一旦打开就很难消停了“. I think the subject has generated much higher than normal level of enthusiastic discussions.
(1.译: 谢谢田元节为我们定了如此受欢迎的一个主题。就像田鹏华说的, “这次的月会是关于美食,说实话是最近最接地气的一次了,美食这个话题一旦打开就很难消停了“。我想这个主题大大激发了我们讨论的热情,使之已经上升到超出一般水平的讨论了)
2. Like 李喜 said “古语也说:民以食为天。吃从来就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Of course, during the different time, people first need to have enough food to feed the stomach. After that people would want to enjoy the good and delicious food. For that, people would have different views depending on where we grew up, and usually the hometown cooking is always the best in our memories. As you can see tonight, most of the 素蘭 kids are from 湖南, as 周小诗 said “湘菜” with “香气” naturally becomes the unanimous vote to be the most delicious food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2.译:就像李喜所说,“古语也说:民以食为天。吃从来就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当然,这句话在不同的年代(含义可能有所不同)。首先,人们需要解决温饱问题,这之后,才有可能从享受美食的角度来看待食物。也因此,在不同地方长大的人,对美食的看法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家乡的那些食物在我们记忆中总是最美味的。就像今晚大家看到的,我们素兰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湖南人,就像周小诗说的, 带着 “香气”的“湘菜”,绝对是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系了)
3. Even someone like me, neither born nor living in 湖南 in my life, eating mother's cooking as a child through my growing up, I have to say 湘菜 / 川菜 are also my favorite food. Whenever I've a chance, I would also like to order 向宇龙's 青椒炒腊肉 or 李喜's 湖南農家小炒肉. I can appreciate what 吴伟 said “不如回到湖南的,至少能够吃到熟悉的食物,吃好了人就踏实,就不会感到孤单。”
(3.译:即便对我这样一个既不是在湖南出生,也不是在湖南长大的人来说,因为在孩童时代常吃到母亲做的菜,我不得不说, 湘菜 / 川菜也是我最热爱的菜系。只要有机会,我也会去点向宇龙所说的“青椒炒腊肉”,或者李喜所说的“湖南農家小炒肉”。 我能理解吴伟所说的“不如回到湖南的,至少能够吃到熟悉的食物,吃好了人就踏实,就不会感到孤单。”)
4. The years away from home studying in US, I gradually found out that cooking is as enjoyable as eating the delicious food. I started replicating mother’s hometown cooking through my memories, especially during the long school summer holidays after finishing the work in the lab, cooking mother's special dishes and enjoying with friends left me with great memories.
(4.译:我离家远赴美国念书的那些年,慢慢地我发现,下厨和吃饭一样充满乐趣。我开始凭着记忆,学着做母亲以前给我们做的那些家乡菜,尤其是在悠长的暑假期间,在结束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后,我做上母亲的那些特色菜,然后和朋友们一起吃饭,这些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5. At the end, just like everything else in life, the joy of eating can only be obtained with adequate devotion of time and heart. People will find out gradually, quality of food is more enjoyable than that of the quantity. Travelling in the rural China through the years, I have seen sometimes almost half of the table of the delicious banquet was wasted because the host may have over ordered to please his guests. It bothered me a lot.
(5.译:最后,如同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在吃这件事情上,也是只有在付出足够的时间和心之后,才能最好地获得最美的享受。慢慢地人们会发现,真正令我们获得享受的,是美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些年来,我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出差时,时常见到接待方为了取悦宾客而过量地点菜,以至于接待宴会上的食物几乎一半都被生生地浪费掉了。这种现象让我倍感困扰。)
6. Nowadays people should always be grateful for having very good quality and safe food to eat and to enjoy. However, we should never waste. Let’s all remember what 李喜 said “铭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6.译:现在,人们都能吃上质量上佳且安全的食物了,我们应该为此感恩。不过,我们永远都不应该浪费食物。让我们都记住李喜所说的, “铭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7. I guess the management team would have some sharing with us about our forthcoming online Sulan annual meeting.
(7.译:我想管理团队会和我们分享一些关于即将到来的素兰年会的信息。)
8.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all in the annual meeting next month. Take very good care and good night!
(8.译:期待着在下个月的素兰年会上见到各位!请大家多多保重,晚安!)
【部门总结】
2021 年 6月QQ月会总结
一、近期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7月主持人和副主持人的工作安排
二、近期待完成工作
1.准备工作交接,已经整理好有关文件
2.今后月会通知邮件中也写入副主持人的名字
三、QQ月会展望:
处理好换届任务交接,继续完善月会的进程
2021年6月网站总结
一、近期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了网站工作指南已经相关文件的编写和整理。
二、近期待完成工作:
1.完成网站贡献记录表以及网站优秀发回帖的更新。
2.网站优秀帖子和优秀个人评选的筹备
1)优秀发帖的问卷样卷
首先由运营部及各个部门的同学们进行初选,之后在年会期间进行最后的优胜帖子的投票。考虑到投票选项和问题数较多,提前制作年会时需要用到的投票问卷样卷。投票形式可能为分批在年会之前投票,敬请期待。
2)奖励制作
准备给优秀帖子和优秀个人颁发的神秘奖品。
三、展望:
网站版本更新
我们的网站正在筹划改版,在版面设计、内容陈列方面需要更新。将通过素兰小舍、网站和联络人向大家征集内容和建议,届时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踊跃提出。
2021年6月素舍总结
一、近期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新栏目第三篇和第四篇推送。
2.完成一篇节日相关主题推送。
3.完成两篇2019级素兰家人专访。
二、近期待完成工作:
1. 继续推出新栏目的第五篇和第六篇文章推送。
2.整理出各小组近期的时间安排细则。
3. 推出一篇毕业季推送和推出最后一篇2019级家人专访推送。
4. 继续督促各小组完善家人们的素舍投稿贡献情况。
5. 推出近期家人的投稿推送。
6. 继续在每期推送中鼓励家人们参加新栏目和投稿环节。
三.素舍展望:
1.做好换届交接任务。
2.积极号召家人们参与素舍投稿活动。
2020-2021素说6月月中总结
一、近期待完成
1、联系下一次直播人员
2、准备八月份交接文件以及相关工作
3、完善短视频方案
2021年6月联络部总结
已完成事项:
①辅助月会完成。
待完成事项:
①更新并联络部资料
②发回帖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