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70阅读
  • 6回复

村书记对农村现状的分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梁梦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2-19
农村生病了
                          ---------村书记对农村状况的分析
    石远江,男,56岁,任湖南省保靖县水田河镇五牙村书记已有10年之久,可谓其见证了此村落十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农村现状


经济方面[/size]:打工是农村经济的最主要收源。当然,年老的人是在家里种田、养家畜,但在我们本地区种田实际上是一个负赢利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家人,从春播、夏耕、再到秋收,其劳务活动报酬几乎为零。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提问:既然明知道种田是负收入,那村民们为何还自讨苦吃?其实,对于没有亲密和农民、农村接触的人的确是很难理解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的。就我个人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1、农耕思想在农村已根深蒂固,“耕者有其田”等口谣更是人人皆知,特别是老年一代,有“人在田在”的奉献精神。即使是已经不愁吃穿,即使是年迈无力,他们也还是放不下那几亩的田地。2、我们这边的农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苗寨)都是坐落于山里面,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处在相对封闭的山区。所以这就阻断了别人来我们这里投资建立工厂的可能性。交通不便再加上田地相对分散的原因也阻断了我们大规模种植的可能性(种了没有卖的地方)。在我们本地种烟是一个万人皆知的收入较高项目,但在我们村甚至是我们整个吕洞山区搞不活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缺乏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们流到了外地去打工,外界人士又没来本地开发所以这个项目就弄不起来。也就是这样的地形因素,只给了农民们这一条通往田地的路,别无他法了。
就以上两点原因来说就是为什么农民们“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原因了。但如是家里没什么负担的话基本上是不愁吃穿,而且可以负担得起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这样的家庭经济是脆弱的,只能是永远处于这一不可能的需求静态才能过日子。若是家里了上高中或者是大学的孩子或者是有人患了病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就会脆弱到近乎瓦解状态。

文化活动:[/size]相对于以前来说是增多了的。首先是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如加大宣传语增加资金投入。其次是由于现在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其参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但举行的次数还是有待增多,地区性文化活动一年才那么几次,再实际落实到村里的那得十年八年才举办一次了。现在这几年,冷置了许久的苗鼓、苗歌又开始热起来了。你可以听到在耕田的大叔哼着苗族山歌,你可以看到背着背篓去山上的妇女在经过放鼓得地方时会先敲几下再去。这些,都是近几年来的大进步啊。不过与其它地方比起来这是微不足道的,这里没有专门的文化馆、文化广场,也没有相应的文化设施。这就不能给农民们什么文化活动引导了。

教育问题现在的农村教育问题实实在在是个摆在面前的大问题。几乎他们全部都只是沿着前人的路走。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现在的生活环境是个怎样的状况。整个村子一起上学的,初中肄业的有80%,多半的原因是出于学生自己提出辍学。出现这一局面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学生本身是出于叛逆期阶段,在长期的师生折腾中,学校教师也实在是不敢管也管不了那些学生了。此外,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很多家长片面看待教育这个问题,经济上的困难当然不可否认,但最主要的是他们目光太短浅了,只能看到当前利益。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毁灭了他们之后继续读书的希望。在有如此压力的情况下再加上农村学校的种种不 及别人的硬软件设施,学生忽视学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素质问题现在打工潮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留守儿童的性格问题。孤僻、倔傲、冷血没人情味等等之类的性格大多数都是源于这种祖对孙的“隔代教育”。现在我们整个村子的小孩那么多,但父母留在身边的却不到10%,而那90%的留守儿童100%的留在老人身边。种田的老人们几乎都是早出晚归的,所以与孩子们接触的时间很少,孩子们也就在家里闲游。当忙了一天的老人们从田地里回来看到满身像泥猴儿的孙子之时,满肚子的怨言又要开始向他们倾泄了。这样一来,孩子与老人们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与其在外打工的父母之间的感情也是越来越疏松脆弱了。他们也就用这样环境所造就下的怪癖性格去走自己的路了。农村品德素质问题很严重,邻居间为几平方米地而争个你死我活的、兄弟间为谁抚养父母而推个情散义绝的随处可见。
解决措施

经济病态是引发农村危机的首要、根本因素。经济受到地形困扰是很难解决的,在我看来,我认为城市应该还给乡村一些劳动力,年青人才会有创新,创新的农村才会进步。如果再一直这样下去,再过十来年的话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就会是大的可怕了。知道在城市打工是没有前景的农民为何还要成群结网的不远万里背着行囊奔去?因为在他们面对的是背后农村那个更毒更没希望的埋葬地。教育为本,农村地区更应该重视教育水平教育质量,不能再让后一辈人重循前路。现在的农村自己已经是无能为力的了,我们需要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来改变我们的农村。



   
离线汪涛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2-21
教育问题中“但最主要的是他们目光太短浅了”,严重同意。

古代士子的政治使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试一试的。
拿我来讲,至少我的弟弟妹妹比以前用功多了,我的亲戚也更加重视他们的教育,这其中
也有我的一部分影响在里面。所以,我们一起努力吧~
离线陈小凤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2-21
梦娇,看的出你是很用心的在做这个调查报告!写的很不错,有自己的见地!相信你以后会是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加油!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离线王江雷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2-26
只见其谈,不见其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离线肖伟平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2-28
最后,还是靠政府,但是首先,还是要靠自己的。
离线龙涛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2-28
思想没有改变啊~
夹在书中的枫叶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的心中长久的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2-28
这个是你采访的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