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号上午,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立国来我校做讲座交流。这个采写任务由我负责(原本还有另一位,但由于太忙就没有参与了)。
从老师办公室拿了两支自己未曾用过的录音笔,路过林子的时候就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先录了一段音。讲座是9:30开始,看着还有近1个小时,于是就跑去附近的阅览室将录下的音频文件打开看看自己的操作方式是否正确。因为这次讲座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就只有我一个记者,万一录音出现什么问题的话我就死定了。
即使我小心翼翼,但上天还是与我开了个小玩笑。阅览室电脑显示的时间比正常的少了20分钟,所以,当9:10我准备出发时,突然接到了老师的电话:“梁梦娇,会议现在开始了,你到了吗?”我当时突然蒙了一下,看了手的时间后,我才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幸运的是从阅览室去讲报告厅只要两分钟。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没赶上主持人的入场介绍。
嘉宾正式开始讲座时,我刚好到达。我匆忙上台前将录音笔放在余立国部长的电脑后面。当时台下几百双眼睛朝着我看自己也有点羞愧,因为记者是不能迟到的。
讲座持续了2个小时。老师的要求是:除了写个短新闻之外,还需要将嘉宾说的话一字一句的记下来,因为之后要出版一本关于这个的书。So,从报告厅回来就开始一直定在了电脑前。写新闻倒没多大阻碍,是将录音文件逐字逐句写出来难度有点大,因为有时候他说的话很快、或是音很小、或是乡音重等等,所以几乎每句话我都要重复听3-6遍,而且他说的一些关于政治上的政策观点、国际上的大事件,都需要我再网上搜一下看是不是确有此事。此外,口头表达的东西是很凌乱的,我还需将他的话语逻辑理出来,所以耗费的时间就比较多了。本打算18号晚干脆熬个通宵把东西干出来的,但到了凌晨两点时就忍不住去睡了。19号,从起床的7点到去上课的9点半,从午饭后的12:30到下午的5:00,我终于把12000多字的初稿写出来了。通过19号晚上的再次加班,以及20号上午的两个小时,这篇整理的稿件终于出炉了。
中午的时候,我将整理后的稿子发给了编辑老师。老师一句:“你真快啊,辛苦你这孩子了。”让我瞬间释掉了这几天的劳累。
她和我说,同她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位老师听到稿子是我一个人写出来的时候,就立即说要将我的这篇稿费提高至3倍(原来每篇发于校报上的新闻是20元)。
“也没有多给你多少,相对你们的劳动,都只是象征性的。”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不是因为多了哪点稿费,而是进一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