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们的老朋友秦梅女士在今年给我们推荐的最后两篇文章之一。感谢秦梅女士陪伴我们走过2010年,让我们相逢在全新的2011年。
小马:
这是我今年推荐给大家的最后两篇文章,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了,祝素兰学校的全体同学和朋友们新年快乐!让我们明年再见吧。
秦梅 诺贝尔奖得主教我们放贷
作者:何雪
一、无奈人参喂猪2010年2月,我们在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商学院见到温俊杰的时候,他和他的搭档刚从吉林回来,还带着满面的风尘。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温俊杰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从浙江往返东北了。
2008年10月温俊杰第一次踏上“人参之乡”清河镇的土地,这里的人参资源好,是全国人参主要产地之一,但当地老百姓的贫困着实让大学生们吃了一惊。当时,温俊杰带着调研问卷敲开了王桂臣老人的家门,他们家据说已经种了“几十年的人参”。
王老带着学生们来到山里的人参种植地,放眼望去一片针阔混交林,地面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棕色森林土。照理说这么大一片地,出产的人身应该不在少数,为何王老几十年穷得叮当响呢?王老告诉温俊杰,人参的种植周期比较长,一般为十五年到二十年,为了眼下能吃上一口饱饭,他们不得不把种植多年的人参低价贱卖,有时甚至连萝卜价都不如。去年王老还遭遇到一个心狠的人参贩子故意压低价格,王老咬咬牙决定不卖,可人参不能当饭吃,结果全家人一边抹眼泪一边把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人参拿去喂猪。
温俊杰听得心头紧,他和同学们又接连走访了其他家参农,大家发现,参农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周转资金。回到学校,温俊杰和同学们立刻组建了“参参不息”扶贫项目组,希望能先帮助参农们解决燃眉之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们先后十四次深入清河镇,不但熟悉了人参种植的各个环节,而且结识了不少人参销售商,然后再把清河的优质人参介绍到宁波、嘉兴等地的药店。在他们的努力下,参农的人参销售额突破了百万元大关。但这一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若不能有效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参农们仍将面临非收获期的断炊风险。
二、诺奖得主成顾问2010年似乎是温俊杰的幸运年好机会接连降临他和他的团队。五月,“参参不息”项目获得了“SIFE(是一个全球性的非盈利组织,致力于塑造全球未来经理人,组织学生并鼓励他们策划社会实践项目活动,通过帮助大众改变人们的固有思维模式,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改变世界”)”中国赛区总冠军,将代表中国参加全球总决赛。兴奋之余大家又多了一份担心,参农们的资金周转问题还没能得到有效解决,怎么可能赢得全球总决赛呢?温俊杰提议大家到网络上寻找国外成功的案例。很快,一个熟悉的姓名出现在学生们眼前——穆罕默德.尤努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
最近十年以来,还没有一位金融界人士得到过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却做到了。他因为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而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并被人们尊称为“微额贷款之父”和“穷人的银行家”。
一位远在孟加拉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愿意帮助几个默默无名的中国大学生吗?温俊杰心里完全没底,大伙儿凑在一起写了一封电子邮件给尤努斯,详细阐述了“参参不息”的进展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言辞极尽诚恳。说没抱希望是不可能的,那几天温俊杰几乎每两个小时就跑去查邮箱,期待那个回复的到来。一个星期之后,一封英文新邮件出现了!温俊杰几乎是颤抖着手点开了它,是尤努斯亲自回的信!尤努斯高度赞赏了学生们的项目计划,并邀请他们前往孟加拉,承诺将亲自接待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八月的一个午后,温俊杰和其他两位同学来到了位于孟加拉首都达卡的格莱珉银行会议室。在见到尤努斯的那一刻,“他就像我们无数次在照片中看到的一样,穿一件蓝色棉麻质地的衣服,看起来非常温和。”
尤努斯听完温俊杰他们的阐述,连连点头:“你们对解决贫困问题的热情让我重燃了年轻时激情。”温俊杰不失时机地问尤努斯:“你能做我们项目的商业顾问吗?”老人笑了:“我已是你们的商业顾问了!”
接下来的几天,尤努斯带着温俊杰他们来到达卡当地的乡村,让他们亲身体会当地受助贫民的生活。一位孟加拉妇女告诉温俊杰,格莱珉银行旗下的乡村信托公司为她提供了无息的微额贷款,她用这笔小小的资金购买了工具、设备,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工坊,直接卖到达卡的服装店,避免了中间商的盘剥,能拥有稳定的收入,她现在赚的钱已足够把孩子送到达卡去念大学了。“我在她的眼中看到了自信和希望,这让我很受震撼。”
温俊杰问尤努斯,有的人家就算借到了钱也没有能力以此致富,那这笔贷款岂不是死了?尤努斯告诉他,就算这笔钱收不回来,也不会对银行造成损失,因为这只是一笔“微额的贷款”,“你知道吗?我借出去的第一笔贷款是27美元。”尤努斯还告诉温俊杰,实际上微额贷款的还款率高达98.89%,“银行不仅仅是借钱给人们,还会教给人们几个有效的财务原则,让他们自己帮助自己,等这一批人有能力还钱了,银行再把钱贷给其他人。”
三、比贷款更进一步带着尤努斯的指导,温俊杰三人回到了中国,带领“参参不息”项目组,凑出一笔十万元的资金,和清河镇政府共同创建了“参参不息”扶贫基金会,以每年定期发放小额无息贷款的形式,计划首批资助五户参农。不过到底应该给哪五户参农放出贷款,多少金额的贷款才算合适呢?
关键时刻,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发挥了作用,“我们在金融学课上学过一种针对企业的营运资本贷款,银行会根据贷款企业的生产预算和实际销售进度来确定贷款的期限和额度。”除了参考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温俊杰还给尤努斯写了一封邮件咨询是否可行。在尤努斯的“海外技术支援”下,温俊杰和同学们对提交了贷款申请的参农进行了摸底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负债、收入情况,还有参地面积,人参买卖的周转年限等,然后计算出他们每年到底需要多少钱,最终决定放给他们多少贷款。
王桂臣老人便是首批贷款人之一,当温俊杰把第一笔五千元的小额贷款送到老人手里的时候,王老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接着老人又告诉温俊杰其实自己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如果这笔钱到期了自己还不上该咋办?温俊杰笑着请他放宽心,“基金会不对参农作硬性还款要求,也就是说万一您实在没有能力来归还贷款,基金会可以为参农免除贷款!”与此同时,在大学生的帮助下,清河镇又成立了蚂蚁河参业有限公司,直接收购当地参农的人参,再销售到杭州、宁波等沿海地区的药店,这大大降低了参农在市场上的风险,而且公司会将销售总盈利的7.5%返还给当地参农,用作他们购买生产资料的补贴和生活成本。
“微额贷款+销售保障”,温俊杰团队的做法似乎比尤努斯更前进了一步,这让参农们的生产几乎没有了后顾之忧。十月,“参参不息”项目组在美国洛杉矶参加了“赛扶”全球总决赛,从来自各个国家的114支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亚军。“获奖不是结束!”为了帮助东北更多的参农,温俊杰和他的团队仍然在努力。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10-12-31 17:5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