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凶猛”了谁?
参观湖北省美术馆后感
所观
所观1:
湖北美术馆二楼,摆放着这样几个卡通的艺术造型:三个被手机吞噬的只剩下手和脚的人,倒在地上苦苦的挣扎着。其中一个一手提着水泥桶,一手拿着水泥刀,另一个手里紧握着快要被扔了出去的公文包,还有一个,手里则拿着一本卷了起来的书。这是出自宜昌市“80后”艺术家宋建树之手的组作品——《手机凶猛》,作品包括《手机凶猛民工》、《手机凶猛白领》、《手机凶猛学生》。作者曾携手作品参与于厦门举办的“中国姿态•海峡风”首届中国雕塑大展、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345°新锐艺术大展”等多项艺展活动,并得到外界的好评。
所观2: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一份题为“2011年亚太手机观察”的报告显示,亚太地区手机使用数量将在2012年第一季度达到30亿部,比2009年所作的预测提前了两年时间。报告还说,亚太地区手机使用数量将在2015年达到41亿部,其增长率比欧洲和北美高出一倍。到那时,亚太地区手机数据流量将占全世界流量的40%。球移动电话系统协会政府及法规事务负责人菲利普斯说,仅在中国使用的手机目前(2011年)就有9.4亿部,超过了欧洲和美国的总和。
所想
中国成了手机大国,不管是白领,学生,还是民工,都免不了手机的“轰炸”,手机文化已经无处不在,那么这样一组手机凶猛的作品广受欢迎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手机凶猛的到底是谁?是民工?是白领?是学生?还是这一整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
(标注1)
所想1.“是路人不上网,还是网友不出门?”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也遍行与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而在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个段子:路人都很冷漠,网友都很火热,但到底是路人不上网,还是网友不出门?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手机上(当然也包括电脑)与我们聊的水深火热的网友,其实也恰恰是这些冷漠的路人们。我们冷漠的走着,玩着手机,身边穿梭的人千千万万,我们甚至不愿施舍一个目光。但对于手机上网上的网友,我们么却百般关注,往往是可以聊个通宵达旦,从家庭琐事谈及社会大事。
也正如湖北省美术馆里的《手机凶猛》系列作品想表现的,这是一个被手机凶猛了生活方式的时代,在街上,在餐桌上,在会议室里,在家里,不管有事没事,我们都玩起了手机,我们似乎渐渐的习惯了这样一个被凶猛了的生活方式。不是路人不上网,也不是网友不出门,而是我们活在了手机所赐予的生活方式里。
所想2:“这个路人不太冷”
手机短信一发,电话一打,qq一聊,没几个来回转眼就成了“朋友”,所以我说,路人甲,你不太冷。
这是手机带给我们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生活方式——交友方式。
闪恋、闪婚•••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原本要花者几年甚至是一辈子去经营的东西,也顺着折叠了起来,同主人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后就已魂飞魄散。手机凶猛了我们的交友方式,它给我们送来一批又一批的“闪”友,它为我们的浮躁推出一波一波的浪潮,允许、激烈和凶猛着我们去找那不太冷的路人甲、路人乙。
所想3:“神马”,您可别成了“浮云”
我想问问宋建树艺术里那三个被手机吞噬了的人物,你们挣扎的怎样了?而我也想问问我们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在某种程度上被手机吞噬了?我们是否也在过了“度”的享受着它的恩惠?是否也因此而从“神马”慢慢沦落为“浮云”?
你是否有在上班时间玩手机,因为手机而把自己的饭碗当成了“浮云;你是否有在开车、过马路的时候玩着手机,因为手机而把别人的自己的性命当成了“浮云”;你是否有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夜里看着手机小说到凌晨,因为手机而把自己的前程当做“浮云”。
我们的生活方式被手机凶猛了多少?从大人到小孩,从生活到工作······
被凶猛了的生活方式,祈求您别让叱咤风云的“神马”,化成了“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