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阿里木,是看中央一套的《梦想合唱团》的时候,觉得那是个善良又幽默的汉子。后来再次在电视上看见阿里木,
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觉得他话少多了,也不幽默了,也许是那个晚会太霸气,场面太大,阿里木有些hold
不住了吧。
阿里木是新疆人,四处流浪卖羊肉串,盼望着挣钱回家盖房娶老婆,跟我们去广东打工一样。但是他到了贵州的毕节之后,
卖肉串挣来的钱全都捐给了毕节学院和其他学校需要帮助的学生。自己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回家盖房娶老婆的理想,就
被放在一边了。
他在电视上说,帮助别人不是需要很有钱的时候才能帮助别人,很多人很有钱,但是他们不愿意把钱拿出来,而是买好几套
房子,吃一餐很贵的饭。彭先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人,不是说等到富有了才能帮助别人,给予的时候,就是富有的时候。
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有钱”。而在于“给不给”。
种善因,得善果。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电视上看到了阿里木的故事,放弃了在新疆加油站的工作,到毕节跟阿里木一起卖肉串,
她说,只要是挣来的钱,他们不需要用的,都捐出去。那期《梦想合唱团》的节目,看得我流泪了。我一向是不太喜欢CCTV
的节目的,但那期真的做的很不错。当撒贝宁说阿里木的老婆很漂亮的时候,阿里木把老婆拉到一边,让自己挡在了撒贝宁
和老婆的中间,我为他的善良而感动,也为他的幽默而喜悦。我想,像阿里木一样的新疆人,应该很多吧,简单而又快乐地活
着。
就是在那期节目之后,我跟一位老婆婆买了十几块钱的我不需要的东西。心怀慈悲之心,力所能及地助人。不然,就很可能是
“僧富者未至而贫者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