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保研后到本科毕业还有8个月的时间,没有课,院里强制安排明年三月份实习,其余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造作啊……做学生那么久,突然的自由,还不太习惯。但其实仔细算一算时间,不出意外,留在校园的时间只有20个月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很遗憾,我貌似还没有做好准备。
特别想请教一下师兄师姐们要怎么更好地跟自己的导师相处,怎么才能向老师多学到一些东西?
我的症结在于,感觉好像和现在的导师“三观不合”。主要是沟通不畅的问题:虽然和年轻的老师沟通代沟会少一点,但是老师主要在另一个校区活动,平时我的主要问题都是靠邮件联系他帮忙解答,特别不方便,加上师门人丁单薄,大多数时候都是我自己去钻研。研究生阶段几乎没有课了,现在这个专业方向的学术活动也主要是在另一个校区,所以,只能全靠自学了。还有一点,和老师的思维好像也不太一样。老师在美国深造多年,作为一个接受大陆法系训练了四年的人,和老师讨论问题时实在无法逾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思维鸿沟。我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研究领域也不太一样。
这些问题我也和同院的师兄师姐沟通过,我可能是太把希望寄托于导师了,比如还像小学生一样希望自己缺乏自制力的时候老师能压榨一下我哈哈哈。所以,自己以后还是应该独立一些,独立思考,好好规划,执行下去。
还有一点是,现在选了知识产权法这个专业方向,对这个方向一直深感怀疑。虽然我自己很感兴趣,但是这个方向比较小众,本科不是理工科的话基本上就不能做专利业务。我经常会怀疑自己,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它什么,就觉得学的时候很开心。这点疑惑好像有点本末倒置了,说是自己喜欢才最重要,但是喜欢能当饭吃吗?! 我真的能把自己的爱好当成事业去做还不会厌烦吗?诶,我也不知道。
以上,边做边思考边摸索,希望方向会越来越清晰吧。多希望我是一个有自信的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