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开播之前,这部剧宣传得还挺大的,也吸引了很多看过日剧《深夜食堂》的粉丝的期待,对,没错,我就是其中一位。
可是高高兴兴打开了,却只能尽全力地看了10分钟,到了20多分钟“泡面三姐妹”撕逼的时候,无奈关掉了播放器。
后面又跳着看了两集,才算彻底失望、死心了。一句话评价这剧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其实最开始在江滩边的店址,江边熙熙攘攘夜行的人群,真的让我挺期待的。到了店里,虽然格局模仿了日剧,但是摆出来的材料,如香菇、木耳啥的,也确实是国内大热的食材。可是摩拳擦掌期待着客人会点什么中华深夜料理的时候,竟然给我来了“泡面三姐妹”,然后非要吃康师傅老坛酸菜面?是这剧智商塌了还是我智商塌了?于是我一边看着主演泡面君,一边内心崩溃:也许那些演员都是出了赞助进来打广告的吧,泡面是这剧的主演。
罢了罢了,美食没有,我总可以听些市井小民的故事,找找共鸣吧?结果,泡面姐妹的老三,又去别的剧组演了一出职场爱情故事?然后三姐妹来了一场《小时代5:泡面时代》的撕逼大戏?exo me?
其实安居客的植入我是能忍的,毕竟只是个职员身份,演员好好演还是可以的,寿叔、老板的形象也算是比较契合,演员都架得住。可是别的地方,真的是能崩的都崩了。
我想,那些被日剧《深夜食堂》圈粉的中国观众,更多的是想看到中国的美食和美食背后芸芸众生都在经历的故事,是一群孤独的人倾听和诉说的地方。
其实翻拍往往承担着更高的风险,因为容易被挑剔的观众一直拿来比较。比如说电影《捉迷藏》,看过韩版的都知道,整个从剧本延续到电影镜头的使用,可以说如出一辙,但是至少是在很有诚意的翻拍,比如在青岛的筒子楼里还原了场景,比如引入了对中国人口政策的思考等。至少在这个不错的剧本之上,保持了完整度,让那些没有看过原作的观众值回了票价。
其实《深夜食堂》的翻拍,最该被弱化的其实就是原作的剧本,因为原作的剧本,其实就是日本的市井小民的生活,何必要把这些东西都照搬过来呢?难道中国14亿人的故事,都不入你的法眼吗?再回到美食,看过原作的观众相信都会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剧里面的美食是最能吸引住人的,而美食背后的故事,是拿来跟自己的生活找共鸣的。而现在翻拍的剧里,没有美食,也没有什么共鸣。
我理解电视剧是个产业,需要投资、需要回报,但是就不能学习日剧那样,插入一些广告的cut或者是几十秒的微情景剧(参见《鲜肉老师》的广告)?非要让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然后还期望我们这些观众喝了这粥,给你们来一句,哎呦真好喝吗?
不好意思,这屎我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