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了,同学之间聊到关于未来的打算也渐渐多了起来,有的要上研,有的要工作,各有各的打算。想去工作的,多数想要离家里近一些,很少有想去北上广的,问及原因,都说虽然机会多,但是压力大,心里还是有些害怕,在社会与学校的边沿挣扎着。
这样的情形很容易让我想起《海上钢琴师》。
这是很多人都看过的电影,我没有看懂过,我不明白主人公1900为什么不肯离开大船,下到陆地去。
1900是一个被遗弃在远洋客轮的弃婴,被一位好心的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不幸的是在1900几岁的时候锅炉工不幸意外死亡,使得1900再度成为孤儿。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他开始接触钢琴,并且凭借过人的天赋无师自通,出色的钢琴弹奏给他带来名气,也带来满足感。许多人给他描绘陆地的精彩,劝说他去踏足陆地,去争取前程,去遇见爱情。他心动了,决心去看一看,可是当他站在舷梯上,面对着没有尽头的城市,他终究是害怕了,自此没有动过下船的念头。他还是习惯船上的一方天地,他熟悉这里的一切,这里对他来说就像母体的子宫,他永远不想离开。他可能也想去陆地看看,否则他不会尝试,但是欲望终于还是被恐惧打败,他退缩了。
“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未见,你明不明白?是因为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它没有尽头。”
“上了岸,何去何从?”
是啊,恐惧是因为没有看见的东西。看得见的尽管再困难我们也有信心去解决,因为我们心里有底,可以预料到过程和结果。恐惧源于未知,对于未知的,我们对它一无所知,甚至都看不见,完全无法预料即将要发生的一切,未知的世界让人恐惧,充满着恐慌与不安。
人生的路途中,很多东西是我们不敢直面与正视的,它可能是内心对未知事物本能的恐惧,也可能是不敢超越的弱点。但当我们无法克服恐惧,那获得新生与突破的喜悦就无从谈起。害怕未知的世界、不想离开舒适的环境是人的本能,但是因为恐惧而丧失面对陌生的勇气,这不是一个勇敢的人。我觉得一个人还是要无畏的追求梦想,去拥抱无法掌控的未来。我们应该学学《海上钢琴师》里雄心壮志的马克斯,学学里面那些做着美国梦的人,虽然未来可能会很窘迫,生活可能会逼你不得不卖掉自己心爱的“小号”。但如果只顾坚守一方天地,难免止步不前。
《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主人公乔治•哈里斯,做了其他黑奴所畏惧的事,勇敢的逃到北方的加拿大。我想,在社会与学校的边沿挣扎着的我们,也应当勇敢一点,心怀梦想,去历练,去闯荡。最后我们会发现,虽然城市没有尽头,但是城市并不是那般可怕。
如果害怕,那就勇敢一点,战胜自己,战胜自己臆想中的猛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