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竞选了班委,想着要把咋们班打造成全工大最相亲相爱的班级。所以那时候我们班长和学委提出每周两节集体晚自习的时候,我双手双脚赞成。那时候我觉得啊,本来咋们一个班在一起的时间就不多,集体晚自习多有意义啊,学习加增进友谊多棒啊。虽然大多数同学会来,但有些同学不管晚上有没有选修课都不来,我就一阵不明白,为啥啊?一起学习不好吗?即使晚自习都不说话也蛮好的哇。
后来寒冷的冬天使我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我开始觉得在宿舍的自习室不香吗?不用冒着冻僵的风险,就能找到一个氛围感满满的学习的地方。学累了就回寝室睡一觉,睡醒了就走到自习室学学写写,多完美啊。(注:不知道其他学校如何,我们宿舍除了一楼,几乎每一楼都有一个自习室。可以学习。棒棒的!)
后来也可能因为图书馆学习氛围太好了太舒适了,我开始觉得去图书馆学习也蛮好的。一旦有了对比,就觉得不想和同学们一起去专教学习了。然后我就秉承着哪里学的舒服就去哪里学的歪道理,开始逃晚自习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学习。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些不来集体晚自习的同学了。
后来还有一点原因我觉得是,坐在图书馆全然陌生的环境里学习,比坐在教室里全是半熟面孔的环境里学的更安心些。虽说安心学习在哪里不是学,参加集体晚自习不就和高中一样一起在一个大教室里学习,感觉不是一样吗?但我觉得大学的教室和高中的教室怎么也不一样,连一起自习的场景也带着不同的感觉了。
所以你们是支持集体晚自习呢?还是像我后来一样更喜欢一个人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