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29阅读
  • 2回复

分享与感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陈靖洁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2-29
在说我的事情之前,我想先分享一篇微文~

我上本科的时候,周围的好学生很多,其中不乏各个省市的文理科状元。然而在这些尖子生当中,学习最好的从来都不是一天到晚苦泡自习室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把生活安排得多姿多彩的人——他们智商与情商皆高,往往懂得所谓努力并非流于表面;而那些貌似学习很刻苦的人,其实效率并不高。曾有过一个学期,我制订了学习计划,强迫自己每晚都去自习室学到熄灯前半小时,不过我很快就发现,这种泡自习室背笔记所带来的学术收获,远没有在图书馆里大量阅读带来的多,我就放弃了。泡自习室对我最大的意义,只不过是营造了一个“苦苦努力”的幻象,换取我对自己心灵的安慰罢了。 回到之前那个提问者,她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泡自习室,一直泡到熄灯才回宿舍,第二天一睁眼又前往图书馆去自习。你如果问她:“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她会回答是为了考试有个好成绩。——那么好成绩有什么用呢?——是为了能顺利保研。——保研后又怎样呢?——保研后读研究生,就可以有个高一点的学历,然后再有个好成绩,今后好找一份好工作。——可是,如果好好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向着“找好工作”而努力呢? 如果在大一的时候,就定下阶段目标为“找到好工作”,那么显然她努力的路径就不应该单单是学习那么简单,还应该配合参与学生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寻找实习的机会、学习如何制作修饰简历、补充课堂上学不到的工作技能……而提问者却是在用天天泡自习室的勤奋,来掩饰她多年来不思考的懒惰。 当然,许多人在大学时的学习目标并没有那么功利,毕竟对于很多人而言,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获取知识这一纯粹的目的。但怕就怕很多怀着这样纯粹理想的人在受了几年教育之后,会突然质疑国内高等教育的水准,看不起教授的水平,也看不上同学所做的研究,然后觉得自己多年的辛苦研究和学习被白白耽误了。这是一种高级的战略型懒惰,希望利用外在环境的缺失和不足,来解释自己为何努力却达不到相应的目标。 无论你接受的是僵化保守的体制内教育还是新颖独特的体制外教育,如果你真的勤奋钻研、静心思考过,那么你从学习中获取的就绝对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积,而应该是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理性逻辑分析的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辨识能力。即使你真的进入了一个很差的学校,难道要花费整整四年时间才能认识到这点吗?显然不需要。如果你早就认清了这个现实,为什么不自己做点儿什么来改变学习路径呢?也许你会摊摊手说:“可是我没有好导师、好教授、好课程、好同学啊!”那么我只能说:“可是也没有人阻止你去找到好导师、好教授、好课程、好同学啊!” 我们正身处互联网的世界,从美国到英国再到我们自己国家,所有最顶尖最优秀的大学,都在竞相向世界敞开免费的高质量在线公开课;国内外优秀的研究机构,从十几年前就对外部分开放了大量汇聚尖端研究成果的数据库。如果你真的愿意,可以花很少的钱就在网上学习许多专业技能,还能跟着有经验的人一步步地学做案例,线上线下的图书馆里还有浩瀚的知识海洋……在二十年前,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抱怨“我没有学习的条件啊”,可在这样一个信息流动速度极快、提倡知识资源共享的社会,一个真正用心努力的人,是绝不会被当前所处的条件禁锢的。 就拿学英语这件小事儿来说,我们身边有许多工作以后坚持学习英语的人,这需要很大的决心,需要很大的毅力,能坚持下来确实很不容易。我曾经有个前台同事,每天都利用工作之余坚持背单词,背单词的软件会有打卡功能,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在朋友圈内的分享:今天十个、明天十个,后天是周末,也有十个……从不间断。有次她问我:“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英文水平?”我反问她:“你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英文水平呢?”她回答,因为公司经常有其他国家办公室的人到访,公司内部还有很多美国高管,他们和前台的沟通虽然都是最基本的,但她希望在这些基本交流中能做得更好。我说:“我有一个好方法给你,你没有一个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不如给自己报一个近期的考试,考试的压力会逼迫你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妹子说:“可是我觉得以自己现在的水平根本考不了好成绩。”我说你的目标不是为了考试成绩,而是给自己一些压力,并循着一些有据可依的轨道进行某种系统的学习和提升。它虽然不是唯一的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但确实是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妹子说:“可是我觉得压力好大,让我再想想。”回去再想想以后,这个提议就被搁置了。她仍然回去老老实实地背单词,今天十个,明天十个,后天十个……一年坚持下来,非常不易,单词量涨了三千五百个,却依然不能和外国同事更好地交流。
类似的例子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这些例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1.如果不在开始努力之前就设定一个目标,你的努力就很容易陷入“我这么努力有什么用”的自怨自艾中。 
2.如果你的努力不和结果挂钩,那么你就只能沉浸在“我已经很努力了”的幻想当中,并错把受苦的体验当成努力的过程。 
3.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你自以为“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任何实质的进展”,导致你反过头来质疑“应不应该努力”这件事,甚至把问题引向了拷问社会的公平性问题,这对你的人生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努力的幻象对已经进入社会的人而言,远比还处于校园中的学生们要大得多。因为成年人要用更加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更为复杂熙攘的世界,而努力的幻象,会长时间地消磨我们的时间、精力,以换取少得可怜的结果。 因此在努力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先问问自己:我努力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所付出的努力和我的目标有因果关系吗?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真的需要我埋头学习八小时吗?这八小时里我已经全力以赴了吗? 人生不应该是充满痛苦疲劳的拉锯战,而应该是有的放矢地走走停停。


事情是这样的,我和A是初中同学,高中校友。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成为好朋友。尽管高中不是一个班,但是关系依旧要好。她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有些小孩子的脾气,尽管对于她这样的性格,有时候我是有些难以接受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呀。
上大学以后她就在湖南,我来到成都。联系渐渐少了,通过网络我们也只保持着联系。有时候会互相诉说烦恼,寒暑假回到家也会特别亲切的见面,一起回忆往事,十分愉快。我渐渐的发现我们很少一起展望未来。
上个学期刚开学的时候和她聊天感受到了她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想考研到又对自己没有信心,无法下定决心。我能做的也只有安慰和鼓励。
寒假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天收到她发来的一天消息,说不想考研了。我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于是便问她是怎么回事,但是她没有回复我,见面的时候我也不好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假期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她比我早几天去学校,我那天在赶往火车站的路上收到她的消息,说自己六级还差几分,没有过,说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决定自己不适合学习,觉得自己所做的努力都没有用。看到她发过来这样的文字,我很是心疼。翻来覆去的安慰。然后把我在微信上收藏的很多鸡汤都分享给了她,上面的微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TRY!
离线田鑫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2-29
这碗鸡汤来的正是时候。
离线陈小凤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2-29
有时候也算是正能量。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